【佛教管理學②】叢林的管理法④

文/星雲大師 |2025.10.05
42觀看次
字級
禪堂裡培養人才、使用人才,大都是人盡其才、物盡其用、公正無私,所以不會有什麼糾紛。圖/資料照片
叢林裡用「悅眾」這個名稱很有意思,就是擔任悅眾一職,要讓大眾歡喜、喜悅,不能給大家起煩惱,如此養成處眾良好的美德。圖/資料照片

文/星雲大師

3.四十八單

關於叢林的管理,四十八單職事當中,最主要的有四個單位,稱為「四大堂口」,相當於一個國家的行政院。第一個單位是客堂,第二個單位是禪堂,第三個單位是庫房,第四個單位是衣鉢寮。

叢林每一個單位就有一個堂口,好幾個單位就需要好幾個堂口,像佛學院也是一個堂口,叢林學院院長就是這個堂口的堂主。像念佛堂也有堂主,這許多的堂主都由單位的當家兼任或者是專任。但是四大堂口的知客、維那、僧值,庫房、衣鉢寮、客堂、禪堂,一定是專職,任何時刻,這些單位都要有人值日。四大堂口是擁護方丈室住持,聽命於指揮中心。

指揮中心旁邊是衣鉢寮,等於是住持方丈的幕僚,有所謂六侍者,即:湯藥侍者、衣鉢侍者、書錄侍者、燒香侍者、應客侍者、幹辦侍者。湯藥侍者就等於現在的護理師、醫師,負責方丈和尚的飯食湯藥;衣鉢侍者要負責典藏常住的重要資料及維護法統,管理大和尚的衣鉢等;書錄侍者要做記事,記錄今天一天做了什麼事情;舉凡住持陞座說法、上堂小參或大型集會,燒香侍者都會代表出來行禮、燒香、集眾;若有客人要見方丈和尚,則由應客侍者負責傳達、招呼。

在叢林裡面參學,大部分人才都集中在禪堂,禪堂裡面有長老,也是唯一的堂主。他有崇高的地位,但並不管事,真正管事的人叫做維那,所以禪堂裡的維那掌管一切,等於是現在的內政部長;知客則是外交部長,糾察等於監察院院長,庫房好比經濟部,生活所需的供應單位。

維那下面有六個悅眾,或者看人多人少,有四個或八個不等。悅眾等於助理祕書的地位,輔助維那管理人事。叢林裡用「悅眾」這個名稱很有意思,就是擔任悅眾一職,要讓大眾歡喜、喜悅,不能給大家起煩惱,如此也能養成處眾良好的美德;如果說話不當、行事不當、不公平,要想進入悅眾就很困難。所以,經過悅眾的階段,就可以升遷綱領的職事,甚至擔任當家、住持重任,成為優秀的一方之主。

從大悅眾一直到六悅眾或八悅眾,也要依規矩晉升,例如知客、維那、糾察、副寺、當家等職事從缺了,就由悅眾中選任,悅眾等於是叢林裡的儲備幹部,所以大眾要往上升遷,一定要從悅眾做起。到了期頭,大悅眾通常是維那的人選,因為他對常住的綱領、規矩、制度都很熟練,又有領眾才能,對人事能夠不徇私,因此,通常會安排大悅眾去接維那之職,管理人事。二悅眾一般是糾察人選,因為是管理眾人,所以一定要相貌堂堂,身材高大,威儀要莊重,要敢講話,具公平正義,這樣才能服眾。

通常大悅眾、二悅眾升任維那、糾察後;三悅眾、四悅眾有條件者,就會給他升上來做大悅眾、二悅眾。不過要升級,得經過一年的觀察,如果沒有大悅眾、二悅眾的才幹,無法勝任維那、糾察,或者還不具備掌理人事的領導能力,就只有叫他下庫房,或下衣鉢寮,安排到各個單位去擔當寺務;而維那、糾察下來,也可在寺院升任知客,或者書記、監院,或者給其他寺院邀請去作為他們的行政職事,大家互通往來,都非常友好。

禪堂裡培養人才、使用人才,大都是人盡其才、物盡其用、公正無私,所以不會有什麼糾紛。一般來講,叢林裡面的禪堂只管內政、內部的修持;對外管事的,在客堂裡面有一個糾察,他除了管殿堂的規矩以外,還要管理外寮的農場、園田、莊主,大寮的飯頭、水頭、菜頭,或者雲水寮的寮元等。

糾察、維那在叢林裡,都很年輕,資歷並不高,但一旦登上了這個位子,權力就很大。若行事得法,一、二年之內,也會給其他的叢林挖掘去做當家、住持;若行事不好、名譽不好,就要換另外一個道場,從悅眾做起。例如:像在寶華山做了十八年的維那,如果換到金山去,就要從第六悅眾開始,重新再來。

叢林裡還有各種職務,例如:藏主,是負責經藏的保管和借閱,就是藏經樓圖書館的館長;莊主,負責寺院所屬莊田的事務,要到外面收租,等於是財務大臣;參頭,是禪堂中參禪最熟練的人,參學僧所需要的服務,都透過參頭給予解決。叢林對這些苦行的行單都很尊重,管煮飯的叫做飯頭,管煮菜的叫菜頭,管水的叫水頭,甚至於管淨房、浴室的叫淨頭,管園田的叫園頭,都以「頭」相稱,表示對行單人事的一種尊重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