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】不少上班族或長輩久坐起身就覺得頭暈。醫生指出,若持續頭暈未緩解,應警覺恐與「椎動脈供血不足」有關,如果民眾還輕忽頭暈狀況未及時處理,會增加腦幹或小腦中風風險。
「頭暈」是民眾常見的症狀,許多人以為只是耳石脫落或梅尼爾氏症發作,不過,博田國際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琮華表示,若頭暈長時間持續都未改善,恐是「椎動脈供血不足」所致。
陳琮華指出,門診收治了不少常喊頭痛的病友,多主訴坐久或工作時間太長等,一旦起身讓他們覺得不舒服。醫生說,特別是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,就像是「溫水煮青蛙」,不是突然強烈發作,而是持續隱隱的頭暈、久久不退。這種暈眩狀態與耳石脫落或梅尼爾氏症周期性發作不同,往往長時間存在。
造成椎動脈供血不足的原因很多樣,有人是血壓不穩定,也有人是血糖及高血脂問題所導致,另有人起因於頸椎退化或長期姿勢不良等,還有病友是因頸椎手術或結構異常造成的血管受壓而影響血流。
飲食少油鹽,增加與膳食纖維的攝取,有利於維持血管彈性。另外,避免久坐,維持正確姿勢、適度運動,能有效降低椎動脈受壓與供血不足的風險。
「頭暈並非小病」,如果民眾有長期暈眩,極有可能隱藏心血管問題,醫生提醒要先控制危險因子才是避免中風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