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析時鐘基因 太陽光喚醒免疫系統 編譯/潘楠慕 |2025.09.21 語音朗讀 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生物的生理時鐘會調節多種生理功能。圖/美聯社適當運動、晒太陽有益健康。圖/美聯社巴黎公園內享受日光浴的人。圖/法新社陽光有助啟動體內的免疫力。圖/123RF 編譯/潘楠慕 夜貓族或輪班族的你,是否常覺得睡眠節奏亂了套?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,不規律作息不僅令人感到疲憊,更可能削弱免疫系統,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日光。學界將一個人內在生理時鐘決定的睡眠或作息規律,與因為工作、學業等社會活動而須遵循之節奏不同步,稱為「社會時差」(social jet lag)。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愈加普遍,尤其常見於輪班工作者、長時間熬夜或周末習慣「報復性熬夜」的人。社會時差往往伴隨不規律的睡眠,以及接觸日光時間不穩定,而這又和免疫系統減弱有關聯。例如,因為輪班而打亂生理時鐘,已知會使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,帶來顯著的健康風險。生理時鐘透過細胞內的「時鐘基因」運作,協調各種生理功能。然而,這些生物內建的時鐘,如何在不同細胞內調控行為,一直未被充分了解,免疫系統又是如何「知道」什麼時候是白天?奧克蘭大學免疫學副教授霍爾(Chris Hall)領導的這份研究,正是試圖解答這個疑問。研究團隊選擇以基因組成、免疫系統與人類相似的斑馬魚,作為模型生物進行探究,重點放在嗜中性球(neutrophil)。嗜中性球是白血球的一種,也是數量最豐富的免疫細胞,扮演抵抗細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線角色。霍爾團隊的實驗顯示,斑馬魚的免疫反應在白天時達到高峰。白天通常是這種魚類或人類等晝行性動物活動最頻繁的時間,因此遭遇細菌感染的機率也隨之較高,而此時嗜中性球的殺菌能力也比夜間強。接著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,移除斑馬魚嗜中性球細胞內的特定「時鐘基因」,讓牠們的生理時鐘停止運作,就像拿掉傳統指針式時鐘的齒輪,使時鐘無法再繼續走動。結果發現,這些失去時鐘基因的嗜中性球,不再展現白天和夜晚殺菌效力的差異,而正常細胞在白天的防禦力依舊較高,因此顯示這種免疫細胞本身,有一套內建的受光線調控生理時鐘,能像「提醒」細胞何時是白天,在白天時段顯著提升其免疫作用效率。這份研究報告已於5月刊登在《科學免疫學》(Science Immunology)期刊,研究成果不僅解釋了為什麼日光能增強免疫力,也為未來的醫療應用開啟新方向。研究團隊接下來將了解,人體中的嗜中性球,是否也靠相同的機制來調節免疫活動,並且檢驗這種機制是否僅限於特定細菌,還是對病毒等更廣泛病原體同樣有效。由於嗜中性球是炎症反應發生時,最先抵達現場、且數量最多的免疫細胞,若能釐清其「光控時鐘」運作模式,可望開發新藥調節其活性,不僅有助於提高抗感染力,也可應用於治療多種慢性發炎疾病。 前一篇文章 距離百億光年 發現年輕星星城 下一篇文章 腦神經連結網 解密阿茲海默症 熱門新聞 01【詩】山水的盛宴2025.09.16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.09.1503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.09.1604【遊藝筆記】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2025.09.1605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.09.1506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.09.1507淡江大橋合龍 締世界級地標2025.09.1708外媒:陸邀川普訪北京 關稅恐成川習會障礙2025.09.1509一日游泳課 盲童游向光明2025.09.1510斯文豪氏赤蛙 2025.09.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青少年想睡好覺 手機別放枕邊腦神經連結網 解密阿茲海默症 距離百億光年 發現年輕星星城天王星、海王星 奇特磁場解謎太空科技躍進 小行星撞地球風險降鳥爸媽叨蛇皮覆巢 防鳥蛋掠食者 作者其他文章青少年想睡好覺 手機別放枕邊腦神經連結網 解密阿茲海默症 距離百億光年 發現年輕星星城天王星、海王星 奇特磁場解謎太空科技躍進 小行星撞地球風險降鳥爸媽叨蛇皮覆巢 防鳥蛋掠食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