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綜合外電報導】《華爾街日報》昨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,川普政府正計畫要求晶片業者在美國生產的半導體數量,必須與其客戶從海外進口的數量相當,若這些業者未能長期維持一比一的比例,就必須繳交關稅。
美國總統川普八月宣布,將對半導體進口品徵收約百分之一百關稅,但不適用已在美國生產的晶片,或承諾在美生產的業者。
知情人士直言,要讓在美國國內的晶片產能與進口量相符,比單純增加對美投資更具挑戰性,因海外的產品往往更廉價,供應鏈難以調整,而增加美國供應則需時間。若前述擬議中的措施付諸實施,恐使已錯綜複雜的關稅制度更複雜。
消息人士說,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與半導體業高層討論前述構想,此舉可能出於經濟安全所需。在此新制度下,若業者承諾在美生產一百萬顆晶片,即可獲相同額度,允許該業者及其客戶在工廠竣工前,先進口相同數量但豁免關稅。一開始可能給予寬限期,讓業者有時間調整並提升在美產能。
新制恐對美國蘋果和戴爾等科技巨擘帶來挑戰,因為他們進口的產品含有來自全球的多種晶片。
這也可能對正擴大在美產能的業者帶來利多,例如台積電、美光和格芯(格羅方德),這些業者將因此在與客戶的協商取得更多籌碼。白宮發言人德賽對此指稱,半導體產品對美國國安與經濟安全至關重要,美國不能全仰賴從外國進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