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蘇拾柒
布魯日的細雨落下,石板路泛著微光,馬蹄聲在古巷裡迴盪。我、老公、女兒與大小姑夫妻七人並肩走著,笑聲流轉,如同雨絲輕落,溫柔而真實。小船滑過運河,雨點打碎倒影,鐘聲悠悠,為城市披上一層靜謐。夜宿古堡時,厚重門扉與長廊映照著歲月痕跡,一個眼神的交會,便成了旅行中最柔軟的印記。
在巴黎塞納河畔,我們並肩坐在石階上,望著聖心堂與鐵塔交錯剪影,誰也沒說話,只是靜靜看著,心底卻湧起安然。那一刻我明白,陪伴,有時比言語更飽滿。
庫肯霍花海中,成千上萬朵鬱金香隨風搖曳,七人時而散開,時而聚攏,笑聲此起彼落,比鐘聲更明亮。有人迷了路,有人擺姿勢拍照,那些細碎片刻,正是家族旅行裡的默契與溫度。
羊角村靜得像夢。運河倒映著小屋與天空,水面漾起細波,只聽得見風聲、水聲,以及遠遠傳來的笑語。回程翻看照片,我忽然懂了:旅行真正留下的,不是風景,而是一幕幕陪伴。
最近聽戴佩妮唱〈一個人的行李〉,她說自己喜歡旅行,卻無法常去。而我覺得幸運,能沉浸在家族旅行的悠然裡,不必追趕,只需靜靜享受與摯愛同行的時光。
六十歲的我才明白,歸屬感不在遠方,而在共享的笑聲與凝望裡。真正能安頓心靈的,不是遙不可及的風景,而是一次次的相聚與陪伴。平凡的日子裡,笑聲是最亮的鐘聲,也是最踏實的歸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