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游泳課 盲童游向光明

 |2025.09.15
25觀看次
字級
在奈及利亞拉各斯,一群孩子在納迪教練耐心的帶領下,小心翼翼地練習漂浮與換氣。圖/美聯社
在納迪的一日游泳(SID)課程,愈來愈多身障兒童在水中學會救命技能、找回勇氣與笑容。圖/美聯社
納迪(右)牽著一名視障孩子的手,耐心教導換氣與划水。圖/美聯社
在納迪的一日游泳(SID)課程,愈來愈多身障兒童在水中學會救命技能、找回勇氣與笑容。圖/美聯社

【本報綜合外電報導】在奈及利亞熙來攘往的經濟首都拉各斯,一個看似尋常的午後,一座小型游泳池卻正上演著動人的畫面。大約20名身穿短褲、背心的孩子聚集在泳池畔,專注地看著教練艾梅卡.楚克斯.納迪(Emeka Chuks Nnadi)。他牽著一位盲童的手,耐心示範划水與換氣動作,再一步步引導他穿越水面。其他孩子屏息觀察,隨後躍入池中跟著練習。這堂課,來自納迪創辦的「一日游泳」(Swim In A Day, SID)非營利組織,專為身障兒童設計,希望用游泳打破恐懼、啟發潛能。

奈及利亞每年有數百人溺斃,原因多半來自船難或意外。對於全國約3500萬的身障人士而言,這種風險更高,因為他們可獲得的安全教育和運動資源極為有限,還需承受社會歧視。納迪深知這個現況,他說:「如果我們想讓身障人不只是被照顧,而是能貢獻社會,就要先給他們機會。」自計畫成立以來,SID已經讓至少400名身障孩童學會游泳,並透過課程帶動心理成長與自信心建立。

不僅是救命技能  更療癒身心

在課堂上,納迪與兩名義工一同耐心指導。對於初次下水的孩子,他們牽著手慢慢前進,反覆示範換氣與漂浮。當孩子們學會閉眼、吸氣、踢水時,總會露出興奮神情,迫不及待再次嘗試。對有些孩子來說,游泳是一項救命技能;對另一些孩子來說,它是一種療癒手段,能舒緩焦慮、增進身心健康。

納迪的動機來自親身經驗。2022年,他結束西班牙的工作回到奈及利亞,親眼見到身障人與一般人待遇上的巨大落差,決心用一技之長改變現況。他觀察到在非洲許多父母會因孩子身障感到羞愧,因此他希望透過游泳讓大眾看見:「失明的孩子其實可以成為游泳巨星、律師或醫生。」

「游泳教會我面對恐懼,它給了我勇氣。」13歲的盲人學員伊肯納.古德勒克(Ikenna Goodluck)笑著說。14歲的菲卡約.阿多多(Fikayo Adodo)則分享:「我現在非常自信地與人群交談,大腦更加敏銳,非常棒。」對他們而言這不只是一門課,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
融入安全教育  避免憾事發生 

SID不僅是游泳課,也是社會態度的翻轉。納迪在課程中融入安全觀念與自我保護教育,讓孩子理解水域風險,避免悲劇發生。他說:「看著他們在我眼前發生轉變,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。」這份成就感不只屬於他,也屬於整個社區。

納迪常感動於家長的回饋,像是母親奧賓萬內(Ejiro Justina Obinwanne)就表示,課程讓她的兒子在生活中更有毅力、更有方向,「他很無私,決心要讓那些在很多方面被世界忽視的孩子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。」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