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慧(AI)與新聞媒體之爭,已進入第二回合。美國大型媒體集團Penske Media(潘思基媒體公司)近日對搜尋引擎巨擘Google提出訴訟,指控其「AI搜尋摘要」(AI Overviews)等各種新功能稀釋了旗下媒體網站的流量至少百分之二十,並影響近三分之一的合作營收。這是第一宗媒體集團控告AI吸走流量案,引起高度關注。
除了與潘思基之間的法律訴訟,Google還涉及與蘋果公司的爭議。Google公司每年支付蘋果公司兩百億美元,以取得在蘋果裝置上的預設搜尋引擎地位,但蘋果高層表示,正在考慮以「AI取代搜尋引擎」,外界解讀這意味著蘋果可能逐步降低對Google搜尋引擎的依賴,以蘋果iPhone手機全球百分之十九、iPad全球百分之三十七的市占率,Google一旦失去蘋果行動裝置預設搜尋引擎的利基,勢必對其廣告業務造成嚴重影響,因此當蘋果高層表達上述意向時,Google母公司Alphabet股價一天就下跌了百分之七,足見投資人的憂慮。
AI的出現已對新聞媒體業及其從業人員,產生著作權和智慧財產權等相關的爭議。如《紐約時報》控告ChatGPT的母公司Open AI,使用其文章作品來訓練生成式AI,不但涉及侵權,更因而造成ChatGPT直接與新聞媒體相互競爭。除了文字和圖像,近日,有兩位美國紐約配音員控告AI語音軟體開發商侵害他們的錄音與聲音。這兩位配音員受僱朗讀腳本並製作成錄音檔,客戶就其所提供的錄音檔進行剪輯與修訂並播放。配音員指控這家銷售「文字轉語音」的公司,使用他們的聲音透過AI驅動軟體產製音檔,讓訂購者以低成本產生配音旁白。因這項官司尚無前例而內容複雜,目前仍在進行中。
由於AI取材媒體的案例愈來愈多,為求保險,OpenAI也朝向付費取得授權的做法,如和「新聞集團」達成合作協議,OpenAI獲得授權使用「新聞集團」旗下新聞出版物內容(包括檔案資料),來回答使用者提問,同時訓練其發展最新技術。據了解,這項長達五年的交易,價值超過二點五億美元。「新聞集團」旗下的媒體包括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紐約郵報》、「市場觀察」網站、英國《每日電訊報》,及澳洲的全國媒體《澳洲人報》等。業內人士評估OpenAI的這份合約還算合理,總比將來打官司划算;當然也期待能藉此發展AI公司與新聞媒體間良性合作的雙贏模式。
不可諱言,由於生成式AI學習快速,不但可以透過網頁抓取資料進行訓練,現在甚至透過彙整,讓使用者不再需要點擊原始網頁,直接切斷了網站平台生存的命脈。據統計,透過AI搜尋的結果,百分之七十五的搜尋已無需前往原網站,而Google的AI搜尋摘要功能也造成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網頁出現點擊率下降;美國皮尤研究發現,在二○一三年到二○二三年之間建立的網頁中,目前已有四分之一已經不復存在。
Google與潘斯基、《紐約時報》與OpenAI、乃至於AI與媒體及平台間的各種爭議甚至爭訟,正方興未艾;可以預料,隨著AI發展日新月異,第三回合……第N回合的大戰,仍將持續發生。但不論最終輸贏是誰,這些爭議都對AI與新聞出版業、搜尋引擎、行動裝置之間的合作與商業模式產生影響,並促成新的談判與結果。媒體業與科技產業都需要保持警覺、快速學習與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