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享時刻】童聲裡的長亭古道

文/張家琪 |2025.09.18
52觀看次
字級

文/張家琪

「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。晚風拂曉笛聲殘,夕陽山外山。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一觚濁酒盡餘歡,今宵別夢寒……」

近二十年前的一個黃昏,下課後,我獨自沿著校門口的田埂小路散步。那是一所位於南部鄉鎮的大學,門外除了一幢綜合宿舍與蜿蜒的產業道路,四周盡是農舍與甘蔗田。遠處,一所小學正值放學時分,校園裡傳來陣陣童聲合唱。

細聽之下,竟是耳熟能詳的〈送別〉。那旋律在晚風中悠悠傳來,使我恍惚回到快半世紀前的小學時光。當年放學前,老師總會帶著全班合唱這首歌。沒想到,歲月流轉,這首歌仍在二十年前的南部鄉間傳唱。如今校園是否還會教這首歌,我已不確定,但這一幕,卻深深烙印在心底。

弘一大師李叔同的〈送別〉誕生於1914年,詞句不過十行、旋律僅八句,卻歷久彌新。它取材自美國作曲家奧德威的民謠,旋律質樸清婉。經過電影《早春二月》、《城南舊事》的傳唱,更成為人們心中離愁別緒的經典。

沿著田間小道,我遇見幾個小學生,背著書包、手牽著手,仍在低聲哼唱。我笑著問:「為什麼放學要唱這首歌?」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:「老師說,要用這首歌跟大家說再見!」

這分純真與延續,令人動容。一首歌,竟能跨越時空,在人心裡留下不滅的迴響。即使百年已過,只要還有人輕聲哼唱,它就不會沉寂。

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他們輕聲和唱:「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……」

有時想,若能在鄉間小學任教,每日與孩子相處、唱歌讀書,該是多麼單純的幸福。只是我的教學生涯始終在大學,長年南北奔波,身心俱疲。偶爾想起鄭板橋的一句話:「倒不如,蓬門僻巷,教幾個小小蒙童。」雖然未能如願,但這個夢想仍然美好。

教育不論形式,核心始終是傳遞真善與美。當我聽見那些清亮純淨的童聲時,心裡充滿敬意與感恩。一首歌,牽動了我的往昔,也唱響了他們的現在,更或許會伴隨他們走向未來。♣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