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】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偏頭痛是全球造成失能的第2大原因,台灣約有200萬人受此困擾,但多達6成病人未接受專業診斷與治療。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表示,偏頭痛是一種「無聲的腦內地震」,發作時常伴隨噁心、畏光及怕吵等症狀,嚴重時病人可能被迫中斷生活與工作。
楊鈞百醫師指出,女性偏頭痛發生率為男性3倍,是15至49歲女性失能首因;台灣每年因偏頭痛造成約370萬個工作天損失,經濟衝擊達46億元,患者憂鬱與焦慮風險更高出正常人5倍。
開業診所醫師陳韋達指出,偏頭痛治療需急性緩解與預防並行。輕中度偏頭痛可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,中重度則建議使用偏頭痛專一性藥物CGRP拮抗劑。
CGRP是偏頭痛發作時大腦釋放的關鍵物質,新型CGRP小分子口服藥物,可從源頭阻斷偏頭痛發作的神經訊號傳遞,近6成病人服藥兩小時內即可緩解疼痛,也可作為預防性治療,減少發作頻率與程度並降低醫療支出。
台灣頭痛學會推出「123口訣」:每周頭痛逾1次要看神經內科、每周止痛藥吃逾2次頭痛恐惡化、預防偏頭痛有3招(運動、紓壓、預防藥物),並建立全台就醫地圖,協助病人找到專業資源,全面啟動「腦內防震工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