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3日,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(中)出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(左6)獲頒佛光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儀式,與莫言及其家人、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(左3)、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(左2),時任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永光法師(左1)、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(右5)、宜蘭大學校長趙涵㨗(右4)等合影。圖/資料照片
文/楊朝祥(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)
「僧依戒住,僧住則法住」,自佛陀創立僧團以來,僧伽透過和合共住,以集體的力量,從思想、修行、生活等層面共同度化眾生。
適逢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,星雲大師作為現代佛教的重要推動者,構建培育佛教弘法人才之「僧伽教育」體系,並推廣至全球化,對佛教僧才的培養與弘法事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大師於1949年來台,致力於「以教育培養人才」,將教育視為佛教延續與發展的根本途徑,以期為佛教界培養優秀的僧才。
自1965年創辦壽山佛學院以來,星雲大師不斷推動僧才教育的革新和擴展,相繼成立了東方佛教學院、佛光山叢林學院等教育機構。如今,佛光山於全球設有三百多間道場,藉由這些道場傳播佛法,推動文化交流,落實了人間佛教的全球化。
星雲大師曾說:「僧伽教育最注重的:第一、思想教育,要堅定信仰。第二、生活教育,生活要規律。出家人要有『為了佛教』的使命感、責任感。」以期培養出堅定信仰、具備知識與修行的僧眾,成為佛教弘法的中堅力量。
大師的僧才教育理念,重視學科教育和人格養成,為佛光山乃至全球佛教的傳承與弘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活力。
星雲大師同時重視佛教人才的國際化發展,鼓勵並支持弟子學習外語,培養國際視野,積極開展海外弘法工作。
1978年,大師在美國洛杉磯籌建西來寺,1988年西來寺正式落成,成為佛光山海外弘法的起點,也是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。
除此之外,2004年,「天眼佛學院」正式招生開課,設有「人間佛教系列」、「經典導讀」、「英文佛學概論」等課程;2020年9月起,因應新冠病毒疫情開設線上課程,打破疆界、遠距學習,僧伽教育又邁向新里程碑,寫下歷史新頁。
星雲大師一生對僧才教育的堅持與弘法事業的拓展,不僅成就了佛光山遍布全球的輝煌成就,也為佛教的穩定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透過教育與弘法,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的理想注入實際的行動力,使佛法得以在全球廣為流傳,進而造福世界眾生。
大師的僧伽教育理念,不僅讓佛教教義在當代社會中擁有更強的影響力,也讓佛教僧團作為佛法的守護者,紹隆佛種、續佛慧命,真正實現了「僧住則法住」的深遠意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