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資料照片
文/林建德(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所所長)
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於教育,以教育培養人才、以人才教化世間;大師重視教育,不只在華人佛教,也在世界佛教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。
大師在台灣、美國、澳大利亞、菲律賓等地,創立多所教學和研究大學,包括台灣佛光、南華大學,美國西來、澳洲南天、菲律賓光明大學等,這些教育機構不僅培養專業人才,也將佛教推向了國際化。
佛光山教育體系既承襲於傳統卻又有別於傳統,叢林學院即是一例。除了知識性的課程,也強調經教研讀、國際語言、行政管理等科別,讓出家、在家二眾能以廣泛知能奉獻自己、服務社會,其中尤重於人格的涵養,培育具備慈悲心、利他精神的「菩薩僧」。
除了社會教育、僧伽教育,星雲大師也重視在家信眾的教育,開辦各種佛法研修班、讀書會等,為大眾提供修學佛法的機會。此外,大師亦十分重視文化出版的教育意義,透過電視、網路等科技傳播到世界各地,擴大佛教的影響。
星雲大師辦學大致有三大面向,一是正規文憑的社會教育,二是培養僧格、僧才的僧伽教育,三是淨化人心、安定社會的大眾教育。
依大師的理念,不只「有佛法就有辦法」,而且有教育就有人才,有人才就看到佛教未來的希望。人才培育百年大計,需有一定的遠見,尤其「僧才」更是重要,也因此佛光山不惜一切來辦學育才。
星雲大師說:佛光山開山就是為了教育,以教育來培養人才、弘揚佛法;正因為教育,佛光山「僧才濟濟」,即便大師圓寂,相信佛光山仍會永續發展。任何團體只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優異的人才,就能順當成長、穩健前行,在佛光山的體系讓人看到了制度與人才。
佛光山「人間佛教」理念在教育中實踐開展,大師色身雖不在,但他的精神卻透過教育綿延下來,生生不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