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洪雅君
最近,為了參加姪子碩士畢業典禮,南下嘉義,特意提早一日下去,想說可以先去嘉義玩。到了嘉義高鐵站,已近中午,很想去慕名已久的阿里山網美步道二延平步道看看,但天氣不太好,又怕下雨。想想現在上去不到三小時,就要下山,值得嗎?就在舉棋不定中,緩步往上阿里山的公車站前進。
當我看到一個女孩獨自帶著大行李箱在公車站候車,我突然有了信心決定去排隊。排隊時,女孩用英文問我往阿里山的公車在這裡等嗎?我們就由這句話開頭一路聊到下車。
原來,她是日本人,那天剛到台灣,預計要到阿里山住兩晚。會想來阿里山,是因為曾經有朋友送她阿里山的茶,她覺得很好喝,而且她喜歡走步道,阿里山有很多步道可以走。我問她英文為什麼這麼好,她說在她英國念碩士,又在那工作了六年,不過她很謙虛地說,英文都忘光了。
車子進入山區後,我們開始欣賞風景,她興奮地跟我說,綠葉好漂亮,一直說日本沒有這麼美的風景!我忍不住想到一句話:「旅行就是從自己住膩的地方,到別人住膩的地方。」
她給我看她準備要在台北玩的行程表,問我這樣的安排如何。我看了一下,早上九點排阜杭豆漿,九點四十分排坪林茶藝博物館,隔天要去永和。我跟她說,阜杭豆漿和坪林茶藝博物館的時間安排是不可能的,幫她調整了一下行程。不禁想到我也曾經在新加坡旅遊時,遇到好心的當地人,看我們在看旅遊書,就給我們意見,幫助我們安排行程。
很開心,可以和她用英文溝通,讓我做到國民外交;也很開心,將當年自己在新加坡受到的幫助,此時,也幫助到另一個觀光客,完成善的循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