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Pexels
文/如風
颱風雖已遠離,各地仍陰雨不止,唯獨宜蘭的氣象顯示「陰天」,竟成颱風尾最明朗的期待。於是,我們決定帶媽媽出門,來一趟即興的一日遊。正是這樣一場說走就走的出遊,讓我體會到,陪伴長輩,不只是責任或習慣,更是值得細細體悟的生活哲學。
媽媽已年過九十,行動不再俐落,精神也不若往昔那般明快,日子過得平穩卻單調。能帶她外出走走看看,即便只是短短一天,我們也盡量不錯過。因為,這樣的機會,日益珍貴。
抵達羅東運動公園時,細雨輕輕灑落,但不惱人。雨絲為園區洗去塵埃,花木愈發鮮明,草地溼潤柔軟,空氣裡透著一種雨後才有的清新與澄澈。
媽媽最近學習使用雙杖行走,帕金森帶來的身體慣性,讓她常不自覺地往前衝。我們特地放慢腳步,引導她一步步前行。她偶爾會停下來,望向一株樹、一朵花,像是在與遙遠的記憶對話。這時,我們便拿出折疊椅,讓她坐下歇一歇,任由時間靜靜流過。我們不催促,只默默陪伴,像是陪一位旅人,走在她回憶編織的路上。
午餐時間,她談起從前,說起外曾祖母、兒時生活;說起老家的泥磚屋如何度過颱風夜。語氣平淡,卻蘊含歲月滄桑。我們一邊吃飯、一邊點頭聆聽,不急於回應。看似隨意的交流,其實是最深刻的情感流動,是母親願意打開心門,讓我們進入她的過往時光。
午後,我們轉往安農溪分洪堰自然生態園區。雨勢漸歇,溪水潺潺。媽媽走累了,我們便在涼亭坐下歇腳。她望著前方發呆,嘴角卻微微上揚。我看著她眼角細密的皺紋,更加肯定——我們之所以陪她,不只是為了讓她更健康,而是想讓她知道:她仍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,她的感受與快樂,依舊重要。
現代生活節奏飛快,總有人說「時間就是金錢」,但陪伴年邁父母,恰恰相反。這不是追求成果的任務,而是溫柔的放慢,是與時間和解,也是與記憶重逢。長輩其實有許多細節想說,只是從來沒有機會開口。這樣一段小旅行,恰如一扇門,通往那許久未曾造訪的親情空間。
原來在日常之外,生活還有另一種節奏,等我們踏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