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茶茶
文/陳韋哲
在古代,這種懷有才能卻不受重用的心情,往往有兩個發展方向。一個是像孔子在《論語》裡面所說的:「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用調整自己心態的方式,來面對社交上、職場上的種種無常與不如意。而另一個發展方向則是,選擇採用其他的方式,來爭取自己在國君面前曝光的機會,像是戰國時代的毛遂(主動報名參戰的外交官)、漢代的司馬相如(靠文采認識另外一半兼求職)等等,換成現代的語境,就是透過拍youtube、錄podcast等自媒體的方式,用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。
但是,除了有才華的人希望被人看見,會用「玉」來比喻之外,對於沒有特殊理想抱負,不想涉入複雜政治圈的人來說,也會用「玉」來形容他意外獲得的錢財或權力。春秋時代,虞國的國君虞公,因為看上了他弟弟虞叔所珍藏的一塊美玉,因此引發了虞國的內戰。在這個故事中,虞叔原先是選擇主動讓出那塊美玉的,但虞公並不滿足,不久後又再度跟虞叔索要他的寶劍。這樣得寸進尺的索求,對於沒有政治野心的虞叔來說,是一種相當大的消磨和損傷。
因此,有一個古代俗諺叫作「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」,說的是一個普通人,原本可以簡簡單單過日子的,因為無意之間得到了一塊玉,就此招來無端的禍害。這裡的「玉」,除了指有形的錢財、權力以外,也可以指涉某些尊貴的身分、特殊的才能等。這或許也是一種兩難吧?
從古至今,有才華的人都希望被重視、被發現,但是當你鋒芒外顯以後,許多無謂的毀譽、攻訐便隨之而來。因此,能不能調整自己的心態,在順境時持盈保泰,在逆境時堅守原則,真的是很重要的一種修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