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台北訊】壽險業者因實支實付醫療險損失率高,近期研擬調漲保費,並質疑部分醫師引導病患選擇昂貴的自費醫材項目,盼衛福部應統一各醫院的醫材價格。準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昨指出,基於「病人利益優先」立場,願與業者討論保單設計,至於全國醫材統一定價,恐涉及違反《公平交易法》,需評估各縣市消費能力差異。
據壽險公會與保發中心規定,醫療險若符合「整體損失率高於預期」或「連三年損失率超過預期三成」兩大條件,即可啟動漲價機制;首年最多漲三成,其後逐年限漲一成,直到收支平衡。此次漲價壓力,業界直指是「醫界推廣高價醫療」所致,包括達文西手術等新興技術推升理賠支出,讓業者叫苦連天。
石崇良表示,據統計,國人平均持有四張以上商業保單,隨著醫療科技推陳出新,不少創新治療與新藥費用高昂,商業保險與健保搭配使用,確實能讓病人受惠,但這屬於「互補」而非「對立」。過去部分保單要求住院才可理賠,出現醫療亂象,未來如何設計更符合醫療實務的保單,願在上任後與壽險業討論。
石崇良也說,衛福部已於五月建置「自費醫療資訊平台」,整合各縣市衛生局核准的自費醫材費用,讓民眾可一站式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