擴大人工生殖補助 迎接超高齡社會

陳玲芳 |2025.08.28
82觀看次
字級

【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】台灣少子化危機加劇,內政部統計顯示,2024年新生兒數跌破13.5萬人,創歷史新低;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9.64%,年底將突破20%,正式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。

台灣生殖醫學會26日發布《我國少子女化對策—擴大人工生殖補助》建言書,理事長蔡英美、黃貞瑜及多位專家與立委共同呼籲政府持續優化生育政策,擴大人工生殖補助,放寬醫療性凍卵條件,守護女性生育力。

自2021年政府推動人工生殖補助以來,已助2萬4653名新生兒誕生,為逾2萬家庭帶來希望。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,試管嬰兒補助是「國家級投資」,減輕民眾經濟負擔,避免錯失生育機會。

台灣生殖醫學會提出9大建言,包括強化衛教、調整補助方案、提升凍卵可及性、優化資料庫、推動友善生育環境等,盼與政府攜手合作。

台灣凍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指出,凍卵女性多具生育意願,政策可考慮補助高意願族群並搭配獎勵,提升「轉化率」,甚至開放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。

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,僅25%癌症病友在治療前獲生育諮詢,盼政策擴大保障知情權,並制定跨科指引。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感謝凍卵試辦計畫,但強調育兒負擔沉重,需更多補助支持。

立委王正旭引台大研究,指人工生殖每投資1元可獲21.87元報酬,建議擴大補助非癌症病友。立委陳菁徽強調醫療補助需搭配職場友善政策,如彈性工時,參考北歐模式推動跨黨派溝通。

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,將持續參考各方意見調整政策,鼓勵民眾將生育納入人生規畫,與教育部跨部會合作提升健康識能。台灣生殖醫學會強調,將協助國健署優化政策,目標2030年總生育率達1.4,與政府攜手培育健康下一代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