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肩治療瓶頸與盲點 文/徐子恆醫師(疼痛職人診所院長) |2025.08.23 語音朗讀 1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子恆醫師強調,要突破五十肩治療的瓶頸的同時,也別忘了檢視自己的全身健康。圖/新自然主義提供五十肩即使疼痛已經減輕,也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肩部的伸展和肌力訓練,直到活動度盡可能恢復。圖/123RF爬牆/指尖爬牆 身體面向牆壁站立,將患側手臂伸出,用指尖慢慢向上「爬牆」,適合用來恢復肩膀的前舉與側舉角度。 每次可爬升至有輕微拉扯感即可,維持5秒,再慢慢退回起始位置。過程中肩膀保持放鬆,避免聳肩或身體側彎代償,每次重複10~15下。圖/新自然主義提供毛巾上舉伸展 雙手各握毛巾一端,從頭頂後方舉起,像做擦背動作。可幫助伸展肩關節前方與上臂後側,增加活動範圍與柔軟度。每次可維持15~30秒,重複2~3次。建議可配合深呼吸進行。注意不要勉強硬拉,避免造成肌肉拉傷。使用乾淨柔軟的毛巾較容易控制動作幅度。圖/新自然主義提供 文/徐子恆醫師(疼痛職人診所院長)患者應每天花個五分鐘,做如爬牆運動、毛巾伸展、主動外旋等,讓肩關節慢慢恢復角度與彈性。這些「不起眼的小動作」,其實才是五十肩真正解開的鑰匙。 在五十肩的治療中,最常見的迷思就是:「我去打針、復健、按摩、針灸、做電療,應該會慢慢好吧?」不少患者將改善的希望全寄託在醫師和治療儀器上,自己卻幾乎不願意動肩膀。這種「重治療、輕復健」的心態,反而成為阻礙復原的最大絆腳石。主動運動才是關鍵外部介入確實有其必要,例如類固醇注射能短期內減少發炎、止痛,電療與熱敷可以放鬆緊繃的肌肉、改善局部循環。然而,這些治療只是在幫肩膀創造一個「比較容易動起來」的環境,它們本身不會讓沾黏的關節囊鬆開,也無法恢復肌肉的協調性與力量。我常和患者說:「生鏽的齒輪噴上潤滑劑。如果你不動它,它還是會卡在那裡;當齒輪開始轉動,才有可能真正扭轉開。」五十肩的關節囊亦然||藥物與電療是潤滑劑,但主動運動才是真正的「扭動力」。事實上,運動參與度與五十肩的恢復成效密切相關。二○二一年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期刊》(Journal of Orthopaedic & Sports Physical Therapy)發表的臨床指引指出,積極配合主動運動訓練的患者,其肩膀活動度與功能改善顯著高於單靠被動治療者。單純依賴外部干預的效果多為暫時,若未搭配功能訓練,復發率與恢復時間都偏高。診所中,我們常遇到患者治療後一時覺得「好很多」,就回家完全不動肩膀。幾天後再回診,卻說又開始卡住、痛起來。這不是治療沒效,而是「錯過了剛好能動的黃金時間」。所以,我們總會提醒:「復健活動自己一點一點動,這部分要靠患者一同努力。患者應每天花個五分鐘,做爬牆運動、毛巾伸展、主動外旋等,讓肩關節慢慢恢復角度與彈性。這些「不起眼的小動作」,其實才是五十肩真正解開的鑰匙。只有動起來,療效才能被延續,肩關節才會真正恢復。不痛不代表康復另一個治療上的瓶頸是過度關注疼痛,卻忽略了關節活動度的恢復。我們常聽到患者說:「現在比較不痛了,所以我想應該好了。」但是,疼痛減輕並不代表五十肩已經痊癒。很多人在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後,肩膀的疼痛確實少了許多,但活動範圍可能仍然很有限。只看「痛不痛」而忽略「動不動」,容易讓患者誤以為無痛就是復原,結果提早終止復健,導致肩關節卡在未痊癒的狀態。舉例來說,門診常發生五十肩發作初期肩膀非常疼痛,患者常常連梳頭、穿衣都成問題。接受了幾個月治療後,疼痛明顯減輕,日常活動也比較不會痛了。於是,患者自行判斷「應該好了」,就沒再繼續做復健運動。過了一段時間,他雖然不怎麼覺得痛,但發現右手依然舉不太高,後背的拉鍊拉不起來,甚至開車倒車時回頭看都很吃力。到醫院檢查,才發現他的肩關節外展和外旋角度依舊嚴重受限,需要追加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才能改善。因此,當初不該只看疼痛減輕就掉以輕心,而應該持續鍛鍊直到肩膀真正恢復正常的活動幅度。所以,在評估五十肩的恢復時,我們應該同時看「痛不痛」和「動不動」。除了疼痛指數的下降,肩膀能舉多高、旋轉幅度如何、日常動作是否恢復自如,這些都是衡量治療成效的重要指標。即使疼痛已經減輕,也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肩部的伸展和肌力訓練,直到活動度盡可能恢復。理想的情況是,疼痛消除的同時,肩膀各方向的活動能力也都盡量回到正常,如此才能算是真正擺脫了五十肩。納入全身性問題五十肩不僅僅是肩膀自身的事情,它常常和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息息相關。如果只顧治療肩膀本身,卻忽略了潛在的全身性問題,治療效果可能大打折扣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。糖尿病患者罹患五十肩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,而血糖控制不良時,身體的癒合能力下降,發炎也比較不容易平息。研究指出,糖尿病患的五十肩往往疼痛更劇烈、病程更長,一側肩膀好了,另一側又可能發作,反覆折騰。原因在於高血糖的環境會讓軟組織(包含肩關節囊)更容易產生醣化作用,使組織變得僵硬。另外,糖尿病也可能影響微循環,減緩組織修復。因此,醫師在面對特別頑固的五十肩時,常會留意患者有無糖尿病史,或建議檢查血糖等代謝指標,以找出是否有隱藏的全身因素在作祟。除了糖尿病,甲狀腺機能低下或亢進等內分泌失調,也與五十肩的發生有關。一些甲狀腺失衡的患者常出現肌肉關節疼痛和僵硬,肩關節也不例外。如果甲狀腺功能長期異常而沒有調整,五十肩的症狀可能更加頑固難解。此外,高血脂、荷爾蒙變化(如更年期),甚至某些自體免疫疾病,都被認為可能增加五十肩發作的風險或嚴重度。這些全身性的因素如果不一併處理,單靠針對肩膀的治療,效果可能事倍功半。時常有患者,五十肩接受治療卻常常反覆發作,後來發現是甲狀腺機能低下導致復原緩慢,調整甲狀腺藥物後再配合復健,肩膀才開始順利解凍。因此,對於治療反應不佳的五十肩患者來說,全面檢視身體狀況,適時處理相關內科疾病,是非常重要的。總而言之,要突破五十肩治療瓶頸的同時,也別忘了檢視自己的全身健康,將血糖、代謝等問題控制好。內外兼顧、雙管齊下,才能讓五十肩真正痊癒,並降低日後再度發作的風險。(摘自《五十肩,一定治得好!》,新自然主義出版) 前一篇文章 【養眼專欄】 你的糖尿病是眼科醫師告訴你的? 下一篇文章 【中醫專欄】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熱門新聞 01新竹.五峰 原鄉祕境湧風雲 矮靈夜祭傳古韻2025.08.1802普中好苗子校友獻卡片 感謝星雲大師裁培2025.08.1803澳洲昆士蘭州警署處 參訪中天寺2025.08.1904核三重啟 238專家連署力挺2025.08.1805【詩】圓覺2025.08.1906星雲大師全集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—從善如流2025.08.1807【遊藝筆記】一騎紅塵妃子笑:唐宋荔枝(上) 2025.08.1908星雲大師全集【講演集】緣起與還滅—論鬼的形象 4-12025.08.1909屏東看海美術館 化身巨型甜點店2025.08.1810【臆想截圖】也是貪婪2025.08.1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【中醫專欄】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【養眼專欄】 你的糖尿病是眼科醫師告訴你的?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【聊聊心裡事】 你給孩子的是愛,還是你的焦慮?面對憂鬱症挑戰 從復發到重拾希望【營養專欄】 颱風天別只顧搶泡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