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時代顯影】台北利氏學社文化交流之貢獻

文/尚智 |2025.08.08
33觀看次
字級

文/尚智

台北利氏學社,一九六六年由天主教耶穌會士創立,長年從事漢學研究,享譽國際。在台北之外,法國巴黎與美國舊金山也有利氏學社,分別以中醫和老莊思想、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為研究重心,三社獨立運作,並保持密切的學術合作關係。

「利氏學社」之名,乃源自耶穌會士利瑪竇(Matteo Ricci),延續利氏來華傳教精神,不只向中國社會宣揚來自西方的天主教,也向西方社會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。早在大陸時期,包括匈牙利籍的馬駿聲神父(Eugène Zsamar)等,各自進行編纂中文辭典的初步工作。隨著時局轉變,他們被迫離開中國大陸,後來匯聚在澳門,逐漸整合成一個工作團隊,規畫將中文譯為英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、匈牙利文、拉丁文五種語文的辭典。

一九五三年,這一個工作團隊遷至台中,由甘易逢神父(Yves Raguin)接棒主持,但因經費不足與進度落後,暫時解散。一九六六年,甘神父等人成立「台北利氏學社」,不只接下辭典編纂工作,也從事相關領域的漢學研究。

台北利氏學社延續耶穌會士傳統的中國研究,也從事在地的台灣研究。

中國研究方面,法國籍的雷煥章神父(Jean Almire Robert Lefeuvre),人稱「雷公」,說得一口流利中文,是國際知名的甲骨文專家。法國大學畢業後,雷神父插班就讀北大哲學系,也曾在上海徐家匯的耶穌會待過數年。離開中國大陸後,一九五五年來台,首先在台中加入漢法辭典編纂團隊。後來台北利氏學社有位研究甲骨文的社員過世,雷神父便接續他的研究工作。雖然四十餘歲才半路出家學習甲骨文,經過潛心苦讀與研究,已出版過數本甲骨文專書,受到國際學界肯定。

而台灣研究方面,奧地利籍的溫知新神父(Fredric Francis Weingartner)為漢堡大學語言學博士,曾在台大教授德文與語言學,還是台灣原住民語專家。一九九○年代,溫神父開始有系統地進行台灣原住民語調查研究,發現賽夏族沒有族人從事母語研究。在文建會的資助下,他在新竹縣五峰鄉的賽夏族部落住了一年,設計出一套語音註記的賽夏族語言教材,幫助台灣原住民族保存快速流失的母語。

由於利氏學社長期致力於漢學研究,一九九八年獲得文建會與法國法蘭西學院合辦的第三屆「中法文化獎」,表彰該社促進我國與歐洲雙邊文化的貢獻。

一九七六年,利氏學社出版簡稱《利氏小辭典》的《利氏漢法綜合辭典》,之後接續出版西班牙文與匈牙利文辭典。歷經五十年的漫長歲月,以及數百位耶穌會士與專家的辛勤努力,二○○○年正式出版《利氏漢法辭典》:共七大冊,合計約九千頁,重達十七‧五公斤,收錄一萬三千五百個漢字。除了說明字義,該辭典也列出甲骨文、金文等漢字之演變,以及三十萬個詞組,超過兩百個學門,可說是中國文明的大型百科全書。

這部規模宏大的辭典,由台北利氏學社負責前期的研究、編輯,巴黎利氏學社負責後期的審定、排版、印刷與銷售,成為兩地利氏學社合作完成之巨著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