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七月七日至八月二日,颱風、豪大雨接踵而至,雲嘉南高屏等地受災最嚴重,沿海數千戶屋頂被掀翻,住家淹水,山區路崩,房屋傾頹,多人為下山採買或修繕屋頂意外殞命。風雨肆虐地區的居民,飽受停電、通訊中斷之苦;鄉居多老人,抬不動泡水家具,也難爬上屋頂蓋帆布遮雨,向勘災首長請求外援還落空。
類似的無告情況到七月二十六日大罷免政潮投票結束後才得到改善,民進黨執政,動員黨工南下整理環境;行政院長卓榮泰到台南視察災情,要求救災前進指揮所變成「加速指揮所」,災民則請求希望這種熱情能持續下去。
可是輿論對災害發生近三周後才出現的救災行動,視為救災政治,直指黨工清溝拍照傳網,是為形象救災,還說「別演了,找台小挖土機來清會更快」。
天災後官方勘災應重救災本體,否則治絲益棼。九二一大地震,前總統李登輝搭直升機視察,氣流吹斷樹枝壓死女童,又吹翻災民棲身的帳棚;災民抱怨「你要我們怎麼休息呢?」
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,前總統馬英九赴台東災區,居民抱怨需要時見不到總統;馬英九回以「我知道你們的感受,現在不是見到了嗎?」被批沒有同理心。
二○一八年八月中南部暴雨成災,前總統蔡英文到嘉義災區,因搭乘軍方高底盤的裝甲車,被民眾拍照嗆聲下來走;其實她穿了雨鞋,本就打算涉水視察。
今年賴清德總統勘災,叫災民自己爬屋頂修漏,指社區民眾應該互助,還搶白手機訊號有通啊,更遭非議。
前台灣省長宋楚瑜走進災區極少負評,原因在事前做足功課。前省府水利處長李鴻源表示,宋省長出發前已掌握受災原因、需要何種協助,能給出何種資源;宋本人肯耐心聽災民訴苦,自我要求如何做得更多,而非擺拍救災形象。
一九九六年賀伯颱風造成台北縣板橋、土城大淹水,與河堤水門操作權責有關;省水利處負責修堤,完工後該繼續由工程單位還是縣市鎮級機關管理操作呢?災後省府律定辦法,培訓專人,並定期演練;洪汛期水門開關有規則可循,免掉之後很多洪水倒淹街市的慘況。救災絕對不能輕忽人情世故,應知民之所需、救民之所急,還要體恤受災者的苦情。
一九九七年溫妮颱風造成汐止林肯大郡邊坡崩坍,二十八死百餘人無家可歸。前台北縣長尤清進駐災區指揮救難,居民怒責他未把關好山坡地開發案。部屬勸他離開,他說災民們屋毀人亡,罵縣長幾句要擔起來,仍堅守現場未退避。
救災的本體比救災的政治形象更重要,宋楚瑜任省長訪視縣市,會派先遣人員預談議題並試擬處理原則,助訪視有實效;救災時更預做功課,掌握關鍵再攻關。比之形象式救災的「回去檢討、交代改進、亡羊補牢」,災民的暖心程度當然有別。
台灣山多平地少,地震多颱風多,必多天災。上位大官走進災區宜先掌握狀況,撫慰人心,幫助受苦的民眾恢復正常生活。還應讀懂人情世故,別自詡「我們已做得很多很好,你們要自救啊」。救災能體現社會韌性,不是給補償金、調度資源善後就了事。
日本不搞什麼針對外敵的城鎮防衛演習;但全民防災警覺高,官民合作韌性強。期待賴政府的防衛韌性,能從災防韌性做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