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台北訊】國發會先前推估,台灣到二○三○年人力缺口將達到四十萬人,各行各業也大喊缺工,因此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對外攬才、放寬僑外生在台工作等政策,希望補足四十萬勞動力缺口。然而,今年以來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戰、匯率戰,專家反而直言,就業情勢將出現逆轉。
行政院祕書長龔明鑫在二○二三年任國發會主委時,提出國發會曾推估二○三○年將出現四十萬勞動力缺口,一度引發熱議。
「台灣若被課以高關稅、新台幣升值,傳產也挺不住,出口與內需都很不妙,人力需求端非常不樂觀,四十萬人力缺口就要大幅下修。」專家示警,從今年美國推出的關稅戰政策,以及新台幣今年以來匯率變化,推演到二○二六、二○二七年,人才流動會有很大變化,如果未來科技業供應鏈要挪到美國,在自動化、AI化興起,產業外移等情勢下,台灣也許人力會過剩。尤其台積電及伺服器帶動的供應鏈外移美國不可小覷,「幾乎等同台灣近代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產業外移」。
川普推動對等關稅,雖引發經濟學家對通膨與經濟衰退的擔憂,但實際結果卻出人意表。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指出,川普的關稅策略「只取不捨」,雖違反傳統談判原則,卻使美國處處得利。包括歐盟、日本、南韓等因依賴美國市場與軍事保護,投入巨額資金換取合作。雖曾遭批評將導致高通膨與低成長,但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達百分之三,全球成長也上修至百分之三。全球經濟學家敗給川普,啞口無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