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秋雜論】范仲淹與黨爭

文/嚴陽 |2025.07.25
138觀看次
字級

文/嚴陽

慶曆四年(一○四四)四月的某一天,宋仁宗對身邊的大臣們說:「自古以來小人往往結成朋黨,君子之人也有朋黨嗎?」

范仲淹回答:「我在西北邊疆的時候,看到喜歡打仗的人結為一黨,而那些害怕打仗的人也結為一黨。在朝廷裡,代表邪惡與正義的人也是這樣結成黨派,只有聖明的君主能夠明察。如果結為朋黨做的是好事,那對國家來說,又有什麼傷害呢?」(畢沅《續資治通鑒‧宋史》)

宋仁宗之所以就朋黨問題向臣子們發問,無疑是他敏感地意識到了,在他身邊的大臣們已經形成了政治小團體。那時候,朝廷中以宰相呂夷簡為代表的舊黨,與以歐陽修、韓琦為代表的新黨,既因為權力,也因為不同的治國理念,經常發生衝突與鬥爭,讓宋仁宗感受到了壓力。

就政治上來說,范仲淹應該歸在新黨之列。

在他看來,朋黨的存在是客觀現實,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但是就朋黨來說,又是有正邪之分的。屬於「雅正」的朋黨,與屬於「邪僻」的朋黨,區別在於:他們是因為什麼而聚攏在一起。前者無疑是為了朝廷或者說國家的利益,而後者則是為了個人的利益。

也因此,作為國君,對於國家無害的、屬於「雅正」的朋黨,應該予以寬容;但對於「邪僻」的朋黨,則應保持距離乃至鏟除。

當然,范仲淹毫無疑問把自己歸在屬於「雅正」的君子黨之列。

針對朋黨問題,新黨代表人物之一的歐陽修,後來還寫了一篇〈朋黨論〉上呈宋仁宗。

其大意是說,他認為小人沒有朋友,只有君子才會有朋友。因為小人喜好的僅僅是利祿,所貪求的是財貨。當存在共同利益的時候,他們會暫時結成朋黨,一旦利益完結了,彼此就會疏遠。

君子則不同,他們謹守的是道義,所奉行的是忠信,珍惜的是名節;他們為了國家可以同心共濟,始終如一。因此作為君王,如果能斥退小人結成的朋黨,充分任用君子所結成的朋黨,那麼,天下就會大治。

無論范仲淹還是歐陽修,他們不僅肯定朋黨確實存在,並且同樣指出了屬於「雅正」或者說「君子」的朋黨,對於國家治理的積極意義。而他們的言外之意,毫無疑問是希望宋仁宗明察秋毫,堅定支持本身所屬的朋黨──拿今天的話來說,就是政治小團體。

然而他們卻不知道,對於宋仁宗來說,無論哪種性質的朋黨都讓他深惡痛絕。

為什麼?顯而易見的是,無論哪一個皇帝都會擔心朋黨坐大,進而對皇權構成威脅。所以,哪怕范仲淹與歐陽修一再表明自己對宋仁宗的赤膽忠心,最後還是難逃被貶出京的下場。

所以,儘管范仲淹認為黨爭「於國家何害也」,但因為它對「國君」卻是有害的,所以哪怕他標榜自己是「君子黨」,還是難為宋仁宗所容。

這個結果,其實是由封建社會的特點所決定的。而在現代政治中,「黨外無黨,帝王思想;黨內無派,千奇百怪。」(陳獨秀〈國民黨四字經〉),才是人們的共識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