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顏曉曉
生日那天,兩個女兒牽著手,一起將一套保養品和一張賀卡送到我面前。賀卡上,她們寫下了祝我生日快樂,並深情地說:「媽,辛苦了,我們永遠愛您。」那一刻,我的眼淚不禁盈滿眼眶,思緒飄回過去,心中充滿感慨。
孩子幼年時,我是一名補習班老師,對每個學生都秉持著認真的態度。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學業上表現卓越,於是對她們的要求格外嚴苛,灌輸著「分數是唯一標準」的理念,而家族的壓力更常讓我感到焦慮,看到同輩的孩子們各個成績優異,我自不甘落後,對於她們的期望更是高到近乎苛刻。因此,女兒們對我逐漸產生怨恨。她們認為我心中唯有分數,甚至在某次母親節的賀卡裡無情地指責我,那一刻,如同一根針刺入我的心,令我深感沮喪。
幸好,在一次母姐會時,我請教了當時女兒班上的年輕男導師。他在校內廣受學生喜愛,教學有口皆碑,還帶領學校的足球隊屢次獲得佳績。透過他的建議,我發現了許多原本未曾想到的道理。
「您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,德智體群都需要兼顧。」這幾句話雖然簡單,卻令我頓悟。他告訴我,培養孩子自主讀書的精神才是長久之計,因為我不可能一輩子陪伴在她們的身邊。老師的話語讓我明白,孩子快樂成長重於一切,我不再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,而是注重她們的內心感受和成長需求。於是,我開始改變自己,選擇給予她們更多的支持和理解。與其用嚴厲的管教方式,不如與她們一同分享生活的點滴,鼓勵她們追尋自己的興趣與夢想。
經過這些年的相處,我感受到與女兒們的關係愈加融洽,現在的我們不再只是母女,更是彼此的摯友。看著她們用心生活、勇敢追求夢想,我的心中充滿了暖意。
愛與理解是家庭中最珍貴的養分。這些年的點滴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,親密關係的建立不僅在於溝通,更在於心底最真摯的情感分享。我所期盼的不是孩子成績上的榮耀,而是能夠與家人相互扶持,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個珍貴時刻,共同成長、共同歡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