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接輿
菜市場有一賣蔬果的攤商,人雖長得粗獷,待人卻十分客氣,無論面對什麼難纏的客人,他都能保持耐心,心平氣和地向客人解釋問題。他販售的蔬果品項很多,因為老闆常會跟小農批貨,為了支持小農,所以我常光顧他的蔬果攤。
每到星期一,他的攤位前一定擠滿了顧客,這是其他日子少有的景象,起初,我不明白其中的原因,後來才知道,每周一老闆都會推出玉米特價,而且老闆只會在周一賣玉米。我很好奇,為什麼老闆只在周一賣玉米?問了老闆才發現,他雖然身材魁梧,但卻很細心且有同理心。
老闆說,他的對面就是一個專賣玉米的攤位,他有很多菜可賣,玉米攤只賣一樣東西,他不想和玉米攤搶生意,影響對方營收,因玉米攤周一固定休息,他就趁周一才賣玉米。老闆又說,大家都是「趁食人」,也要給別人留一口飯吃。
有顧客跟老闆說:「那你就不要賣得比他便宜,就沒有這個問題了。」老闆連忙說:「毋通啦!」他批發的價錢就是比別人低,怎麼可以賣和別人一樣的價錢,這就對不起來跟他買玉米的客人了。
一位阿桑聽了就跟老闆說:「你真善良。」老闆靦腆的笑了,又繼續忙著替客人秤菜、打包。
菜市場總是充滿了人情味,也是學習社會倫理與互助精神的最佳場所。這個老闆真的替我們上了一課,他沒有只顧自己的利益,而是考慮到了同行的生計。這種體貼他人的心態,正是我們社會需要的同理心。
老闆的話也讓我深刻體會到,社會的和諧不是靠競爭來維持,而是靠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體諒與扶持。有這樣溫暖的人情,我們的生活才會多一點溫馨,少一點冷漠。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像這位老闆一樣,懂得適時讓步,願意為別人著想,那麼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