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間風景】小倩老師

文/劉哲廷 |2025.07.09
84觀看次
字級

文/劉哲廷

關於她的過去終究只是茶餘飯後──小倩老師,年輕時在鎮上的高中教歷史,總是一襲白洋裝,站在黑板前,手指沾著粉筆屑,細細講述那些塵封在時間裡的王朝與戰役。晨光透過教室的百葉窗,在她的衣襟投下淡淡光紋,像古地圖上未命名的河川。課堂上的時間周而復始,如同稻田的收割與插秧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她的生活亦是如此,平穩、規律,戀人總在放學後站在校門外,靜靜等她,彷彿歷史之外的定點。

直到那場車禍改變了一切。

失控的車輛劃破午後的寧靜,像歷史書上那些注定改寫未來的戰役。她倒在斑馬線上,白洋裝被撕裂,血跡在布料上綻開成一張突如其來的地圖。腦部受創後,她的言語開始斷裂,課堂上的講述成了碎裂的拼圖。學生的竊笑聲從教室角落開始,逐漸響徹整個教室。有人模仿她的語調,有人朝她轉身時丟擲紙團。她不再回答,只是低頭看著自己粉筆斑駁的掌心,像在確認自己尚未消失。

論及婚嫁的戀人終究離開了。她教完最後一屆學生後,從此消失在教室。白洋裝仍舊是她的標誌,只是再無課堂可以投射那身潔白。

多年後,我在夜跑時遇見那個傳說中的小倩老師。

路燈微光將柏油路渲染得如同潰散的銀河,而她推著輪椅,沿著街角緩緩前行。輪椅關節摩擦時,發出近似蟋蟀振翅的聲音。椅面堆滿回收物,寶特瓶、鋁罐、舊報紙層層疊疊,像一座無聲的歷史廢墟。偶爾有瓶罐滾落,她便彎下身,用手中那只被膠帶纏繞的夾子撿起,再放回鐵籃。洋裝的下襬已沾滿泥汙與鐵鏽,卻依舊在夜風中保持一種異樣的挺直。

有人說,那件洋裝是她當年的婚紗。

她有一條固定的路線,像候鳥遷徙一般準確:周二繞東街的資源回收場,周四到西街批發市場尋找紙箱。偶爾,她會停在學校門口,凝視那面早已斑駁的公布欄。鏽蝕的鐵邊反射出她的身影,她伸手理著領口的蝴蝶結時,白髮散落額前,如同被風拂過的老照片。

有一次下大雨,我見她蜷縮在騎樓下,手中抱著一本破碎的課本,書頁溼透,墨水斑駁成河流般的文字。紅筆痕跡依稀可見:「唐朝的安史之亂,755年爆發,動搖大唐國祚……」她的指尖輕輕撫過那行字,彷彿在課堂上再次召喚那段被遺忘的歲月。

洗衣店老闆娘曾悄悄告訴我,每周末她都會準時把那件白洋裝送來,總選擇第8號洗衣機。脫水聲響起時,她便坐在塑膠椅上,目光盯著衣服在滾筒裡旋轉。老闆娘說,有次停電,她看見她用指尖來回摩挲左襟的某處,嘴裡低語著「大化革新」,像一位仍未離開講堂的老師。

冬至那夜,鎮上特別寒冷。五金行老闆好心在騎樓下放了盞陶瓷暖爐,她推著輪椅駛近,對著溫暖的光呵了口氣。白霧凝結在玻璃上,現出一行筆跡:「遣唐894年終止。」她愣了片刻,伸手擦去,指尖留下一道水痕。那一夜,她的身影與那些回收物的影子交錯,鋁罐拉環反射出光芒,如同戰場上堆積的盔甲。

最後一次遇見她,是在去年春末。

紫藤花落滿街道,花瓣如淺紫色的河水淹過輪椅輪跡。她停在學校門口,凝望那張仍未更換的公告。白洋裝的下襬拖著紫藤花瓣,微風吹起時,像一艘載滿花影的古船。那晚,我遠遠看著,沒有上前。

月光下,她伸手整理襟前的蝴蝶結,抬頭仰望校舍二樓,彷彿仍聽見那些她曾經教過的朝代名諱。下一刻,輪椅緩緩前行,白洋裝微微鼓起,似有看不見的風自地底升起,推動她的身影,駛向無聲的夜霧深處。

她消失後,我仍常夜跑,依舊會停在校門前。輪椅留下的軌跡逐漸被塵土掩埋,卻仍隱約看得出來回的痕跡,像未完成的書寫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