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褚乃瑛
小時候,我常常在晚飯後跟隨著爸爸,上街散步。走啊走!就走到媽祖宮,爸爸說:「咱來拜拜,天上聖母媽祖婆,保庇你健康快樂,卡緊大漢。」在小鎮上,大多數的人家,都信仰媽祖婆,每年到了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(媽祖誕辰),媽祖會繞境祈安,藝閣陣頭敲鑼打鼓放鞭炮,加以外地來的進香團,鬧熱滾滾,整個小鎮幾近沸騰。
印象中,除了大魚大肉的拜拜,左鄰右舍都要設宴款待人客。我們家,媽媽會做一大鍋的苦瓜丸,苦瓜先切成圈狀,塞入拌好的魚漿和絞肉,用大骨湯熬煮。在熱烘烘的天氣裡,熱騰騰的苦瓜丸湯,讓大家吃得滿頭大汗,爸爸卻說,是在「退火」。
年少時,我負笈北上,接著工作、結婚,「媽祖生」成為我對家鄉最溫暖的懷念。五十年了吧!每次我回朴子,經過媽祖宮時,都要雙手合十,想起爸爸教我的:天上聖母媽祖婆,保佑我健康快樂!
媽祖宮,建宮於清朝康熙年間,初建時稱「樸樹宮」;嘉慶年間,因欽賜太子太保王得祿,將「御賜燈花」遷移到樸樹宮中舉辦,因與皇宮同享燈花榮耀,故請嘉慶君賜名,改稱「配天宮」。配天宮是有特殊靈驗的媽祖宮,若在春節期間到配天宮賞燈花,可向媽祖祈求子嗣(求牡丹花回家安奉),求白花可得男,求紅花可得女。配天宮裡有康熙皇帝御用的金杯筊,有供奉在神桌上的虎爺;有媽祖的侍神,身穿官袍、威風凜凜的千里眼、順風耳。
昔布袋半月庄人,媽祖信徒林馬,從湄洲奉迎媽祖金身回台灣,行經牛稠溪(朴子溪)南畔,在樸仔樹下休息後,媽祖金身不動了,聖意指點永鎮此地。信徒便將樸仔樹的上半段鋸掉,留了下半段,雕塑成「鎮殿媽祖」,樹根吸收大地的靈氣,已逾三百年!由於神靈顯赫,香火鼎盛,人口聚集,奠定了朴子發展的基礎。
媽祖姓林名默,福建莆田湄洲人,自幼穎悟,十歲起焚香禮佛,據說由神人指點,精研醫理。媽祖修持觀音法門,以入世濟世的超能力,實踐觀音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的大願;神靈顯赫,救助遇難漁民無數。曾經我想過:我既非海軍,又不從事捕魚業,我拜「海上女神」,也許比不上拜文昌帝君呢!
二○一二年六月,我去法國旅遊,被巴黎地鐵的門夾到左手;看不出有何外傷,只是隱隱會痛。這件事,同團團友知道,回國之後,我也只跟先生說。但是去運動練功的時候,張師姐忽然口說天語,拉著我的手,在我的手臂上比畫,「嘰嘰呱呱」的說個不停。之後,張師姐說:「剛剛媽祖說,你的手受傷了,她幫你修理修理,現在已經好了。」我震撼極了!我從來沒有想到,媽祖婆這麼疼愛我。若非親身經歷,我一定不會相信的啊!
今年的媽祖生,巧逢復活節,我們全家回朴子,為我公公婆婆參加教會的省墓禮拜;我有機會再一次複習了媽祖生的盛況。身為朴子人,媽祖保佑著我,保佑著大家幸福平安。四月二十日這天是「穀雨」,元稹有詩:「穀雨春光曉,山川黛色清」,穀雨,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,有雨潤大地,雨生百穀之意。走過善變的春天,迎接媽祖生之後,這個世界愈來愈清新可愛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