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劉彥蘭
一日與辦公室一位習慣戴著耳機的工讀生聊天,他說他的舅舅熱愛聽爵士音樂,年僅五十耳朵聽力已經接近失聰。
舅舅語重心長地告訴他,趁年輕時,還能聽美妙的音樂就要聽,如今再美的音樂,他已經無福享受了。原來他舅舅在工地裡工作,長期忍受噪音傷害,當時無採取防備措施,因而聽力受損。
我順著這個話題跟他說,十多年前辦公室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助理,座位就在我對面,跟她說話時她經常沒反應,觀察她的會議紀錄,內容總是不完整,不是缺東缺西,就是不成句子。
藉一個輕鬆的場合,室內只有我與她,我近距離問她是不是聽不清楚我說的話?她鼓起勇氣對我說,她有嚴重的聽力障礙,並請我保密不要告訴別人,因為她擔心工作保不住。我告訴她,這不是解決之道,她需要專業治療,看看是否需要配戴助聽器。
她年紀輕輕聽力就受損的原因是她大學時,沉迷於音樂,幾乎整天都帶著耳機聽音樂,音量愈開愈大,長期下來,導致耳膜受損至無法恢復。
現在愈來愈多年經人,習慣打開音樂,戴上耳機,活在自己的世界,享受語音的快感。聽力衰退是不可逆的,無法復原,藉此真實案例,告訴孩子與身邊的學子們,務必警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