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靜媽咪過動兒】 學習多工處理模式 設計新生活

文/沈勤筆 |2025.06.19
305觀看次
字級

文/沈勤筆

過去我們被教導做事要專心,先把一件事做好做完,再進行下一件事,但轉瞬到了二○二五年,黃仁勳數度旋風式來台,並宣布要在北士科蓋輝達台灣總部,多工處理模式(multitasking mode)變得閃耀炫目。

電視新聞時常報導機器人相關資訊,小學生會說:「以後靠AI計算就好啦,就算不會數學也可以靠AI計算,不會英文也可以出國。」我這位為娘的老人家,兒時用的算盤,在年輕人耳中彷彿跟侏羅紀恐龍同樣古老。

家有科技狂,人還沒進家門,感應式裝置已經通知冷氣和電燈開啟迎接主人;想知道天氣狀況以便規畫當天衣物厚薄怎麼穿,不是走到陽台感受當下溫度,而是說:「Hey Siri,今天天氣如何?」泡茶品茗的靜心時刻,耳邊傳來茶友很數位新潮的說:「Hey Siri,請幫忙倒數計時160秒。」那是要倒出茶湯的時間。

因為數位工具的協作,我們把時間省下來,變得更有效率(或者更懶),不管是哪種目的,社會對人與電腦,都在鼓吹高效能,追求同時執行多個程式或任務,並在各種事物的切換間有所進度。在這個年代裡,講求「一次專心做一件事」似乎顯得落伍,相對於「多工作業」的高效率, 「單一任務」的模式,就是記憶體不足。

觀察這兩種操作系統,對照ADHD(注意力不足暨過動症)的訊息處理模式,因為先天專注力缺損,所以專注力因人而異,大約僅能維持十五至三十分鐘,當遇到需長時間處於高度專注的工作類型,患者很容易在效率或產出上產生雪崩式下滑的情況。

身為ADD(attention-deficit disorder)注意力缺失患者的阿母本人,以自己為實驗品,嘗試多工處理模式,將手頭工作快速輪替,比如將一小時切割為閱讀十分鐘、運動十分鐘、上網十分鐘、寫稿十分鐘、開會十分鐘,以頻繁的作業切換,一次進行N件事,來解決注意力在單一事件中快速衰弱的狀況,實驗結果是與其要求自己專心閱讀三小時,這種隨時都接近Deadline的型態,效率真的比較高。

既然阿母我經人體實驗嘗試成功,也打算約小孩周末來體驗「多工處理模式」的新生活,著手規畫自己專屬的多工行事曆,也許對ADHD的孩子來說,是一種提升效率又不會痛苦的解方。不過這並非認為人不需要專心,能夠專注是很棒的天分,只是我們天生沒有它,只好狹路中繞道求生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