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死自在】有關「安樂死」的迷思之釐清與辯正(十三)

文/慧開法師(佛光山副住持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) |2025.05.25
84觀看次
字級

文/慧開法師(佛光山副住持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)

「末期生命的痛苦」與「安樂死」之兩難的真正解套之方

洪蘭教授的提問:「想知道人究竟有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死?」其實也反映了現代超高齡社會的「老、病、死」困境,以及多數現代人面對老病困境與生死抉擇的無奈心聲。然而,放在現實世間與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環境與生死思惟的脈絡中來看,這個問題是根本無解的,我在前兩周的文中已經作了一些分析。

退一步說,就算我們確實「有權利」決定自己的生死,問題仍然無法真正解決,因為「有權利」是一回事,而如何能夠「有效」而又「符合理想」地「實現」這個權利,簡言之,就是「名副其實」的「善終」,則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另外一回事。就算我們「有權利」,也根本無法保證這項「權利」得以實現,而且是「既能免於身心痛苦、又能彰顯死亡品質與尊嚴」地實現。

那麼,現代人與現代社會中「末期生命的痛苦」與「安樂死」之兩難,是否就真的完全無解?當然不是!因為真正的問題根本就不在於我們「有沒有權利」決定自己的生死,而是在有沒有真正了解「生命的本質」,並且真正接納以及順應「生命的自然機制」。究實而言,一個人能否實質地「善終」乃至「如願往生」,根本就不是法律能否規範(有沒有權利)的問題,也遠不是純粹知識性的問題,更不是醫療技術能夠操控的問題,而是個人有否生命自覺、心性修養與實踐功夫的問題。

一旦我們能夠深入了解「生命的本質」以及接納與順應「生命的自然機制」,透過這樣的生命自覺與心性修養,再加上不斷累積的實踐功夫,就能夠生死自在、瀟灑去來,根本就不存在「有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死」這樣的問題,也根本不需要訴諸「安樂死」或「醫師協助的自殺」那樣極其愚蠢的死法。那麼,我們要如何能夠了解「生命的本質」以及接納與順應「生命的自然機制」呢?這就要從大乘佛法中探求,特別是從淨土法門以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「生命永恆、生命不死」的義理與信念中探求,然後付諸實踐。

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質疑:我們都已經進入後現代資訊網路AI科技時代了,你在上面所講的只不過是一種宗教信仰,很難讓人信服。其實,這樣的質疑很普遍也不難理解,然而問者落入了一個思惟的困局與陷阱,就是自以為是地「畫地自限」,誤解與看輕了宗教的博大精深內涵與智慧,自我隔絕了探索生命本質的開放視野。殊不知現代科技的不斷進展,就是建立在不斷探索的努力上面,而生命與生死的探索,本來就不限於物質科技的範疇,而是涵蓋「身、心、靈」的層次,涉及精神與靈性的領域;而且生命與生死問題的安頓與超(越)克(服),遠不是單純的知識能夠解決的,而是需要有身體力行的實踐功夫。所以我們應該放寬視野、打開心胸,汲取古聖先賢的生命與生死智慧,深入探究生命的本質與生死的究竟面貌,揭開生死的神祕面紗,才能夠真正化解現代人與現代社會的生死困境。

「生死自在.瀟灑去來」的「思想建設」與「心理建設」

我們如果想要「生死自在.瀟灑去來」,有兩大前提:一、思想建設,二、心理建設。「思想建設」是屬於理智面向的認知與理解建構,亦即知性上的探索與哲理上的洞見,其內涵包括:十方三世的宇宙人生觀、生命與死亡的意義追尋、生命與死亡的哲理探索、生命與死亡的禮俗文化、生命與死亡的過程、生死的超(越)克(服)與安頓。單有「思想建設」還不夠,因為有很多事情我們往往只是「知道」卻「做不到」,所以還需要有「心理建設」,其中還包含態度的建立。

「心理建設」則是屬於情感面向的態度與信念建立,亦即情感上的接納與意願上的承擔,以及態度上的坦然與無所畏懼,包括:真誠擁抱生命,坦然面對老病,自在迎接死亡,永續經營來生。

在十方三世的生命流轉旅程中,我們面對生命與死亡的「思想建設」與「心理建設」有如車之兩輪、鳥之雙翼,相輔相成。在面對老病困境與生死大事的關鍵時刻,如果希望能夠坦然自在、瀟灑去來,我們最迫切需要的,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性答案,而是對於生命與生死全盤系統性的認知與理解,以及一整套的因應策略與具體實踐方案,再加上家人與親朋好友的支持團隊、關懷模式與相關的配套措施。(待續)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