顛覆光合作用定律 深海暗氧真的存在? |2025.05.25 語音朗讀 75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洋上層有陽光可進行光合作用。圖/法新社、美聯社太平洋克拉里恩-克利珀頓區海床。圖/法新社、美聯社暗氧若獲證實將可促進海洋生態。圖/法新社、美聯社暗氧的存在可能改寫生命存在條件。圖/法新社、美聯社生態系統需要氧氣維持。圖/法新社、美聯社 編譯/潘楠慕 地球氧氣的形成,有賴於依靠陽光進行的光合作用,這幾乎已成定律。不過,歐洲研究機構去年提出一份研究指出,在深達4000公尺陰暗海底的多金屬結核物,能在無光環境下釋放氧氣。這項結論可能改寫對生命起源的認知,在科學界投下震撼彈,也掀起論戰。為此,提出該研究的研究團隊,已著手進一步探究這種深海「暗氧」(dark oxygen)是否真的存在。該份由歐洲海洋研究機構「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」(SAMS)海洋生態學教授史威特曼(Andrew Sweetman)團隊發表的研究,在位於墨西哥和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「克拉里恩-克利珀頓區」(Clarion-Clipperton Zone)4000公尺深處,發現富含錳、鎳和鈷等金屬的多金屬結核,竟能在完全無光下產生氧。史威特曼坦言,最初他自己也難以置信,甚至一度以為是儀器故障,但是他的研究團隊經過多次實驗,都得到相同結果,最終確認這些金屬結核,確實能在漆黑深海中釋放微弱電流,進而將海水分解成氧氣與氫氣。傳統理論認為,微生物透過陽光,進行光合作用,產生氧氣,才得以支持生命的存在。這項研究發現徹底顛覆這種認知。研究團隊指出,若金屬結核能在黑暗中產生「暗氧」,那麼,在其他星球上可能也存在類似機制,進而支持生命存在。不過,該研究去年7月發表後,立刻引發科學界熱烈討論,也有質疑聲浪,迄今已有5篇反駁該研究的學術論文發表或送交審查。美國地質調查局(USGS)海洋礦產計畫負責人賈特曼(Amy Gartman)則表示,目前尚未在所檢測的結核中,觀察到類似現象,研究人員正在努力,希望能重現史威特曼研究的結果。資助史威特曼這項研究的加拿大深海採礦公司「金屬公司」(The Metals Company),也認為實驗設計不夠嚴謹,數據可能僅是採樣過程產生的氣泡假象。暗氧的存在可能衝擊海床採礦活動,升高對這類採礦活動破壞生態的批評聲浪。面對外界的質疑,史威特曼宣布,展開更大規模的跨國深海探測計畫,在深度超過1萬公尺的海床,鎖定多處深海金屬結核分布區,進一步驗證「暗氧」現象。這項為期3年的計畫,也將與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合作,模擬木星、土星幾個被冰覆蓋的衛星環境,評估極端壓力下無光產氧的可能性,以探究同樣的機制,是否能使微生物在其他星球生存。史威特曼表示,他相當有信心,會在其他海域也發現存有同樣的機制,「如果這個現象在地球深海普遍存在,那麼在太陽光照不到的其他星球海洋中,也可能有氧,有機會孕育生命」。 前一篇文章 新視野號揭祕 宇宙光芒來自星系 下一篇文章 洋流崩潰風險增 氣候面臨災難 熱門新聞 01【詩】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.07.1402【修行在人間】佛心的慈視22025.07.1303【圖文書】《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》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.07.1304【閃文集】印刷的奇蹟2025.07.1505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.07.1306【森活筆記】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.07.1307做一棵照亮別人的「科技樹」2025.07.1308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.07.1509【特搜啟示】2025.07.1310南非德本協會捐輪椅 點亮受贈者人生2025.07.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錄音帶建檔 索馬利蘭留存文化烏國男丁上戰場 劇團女性擔綱集中營謳歌生命 二戰小提琴藏催淚故事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五重星系群碰撞 引發宇宙音爆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