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自己要不忘初心,像學生當初選擇什麼科系,就要好好的努力下去,不要忘記最初的志願。圖/123RF
文/星雲大師
我出家後所受的教育,非常的嚴苛、不自由。記得受戒時,老師問我:「你來受戒,是自己要來的,還是師父要你來的?」
我很理所當然的回答:「是我自己要來的。」
老師拿了一把藤條,打啊打的,打了十幾下之後,說:「豈有此理,師父沒叫你來,你自己就來了。」
我心裡想,對啊!我怎麼沒有說是師父叫我來的。輪到下一個老師問話,還是同樣的問題:「你來受戒,是你自己要來的,還是師父叫你來的?」
已經有了一次經驗,所以這次就回答:「老師慈悲,是師父叫我來的。」
結果老師還打,打了以後說:「真是豈有此理,師父沒有叫你來受戒,你就不來受戒了嗎?」老師打得也對。
又再換另一個老師,仍是同樣的問題,前面已經被打過兩次,所以更有經驗,於是回答:「老師慈悲!是弟子發心要來,師父也叫我來。」自以為這次回答得很好。結果,老師仍然打,打了半天以後說:「你好滑頭。」
接著又換另一個老師,不等他開口,我就把頭伸過去說:「老師,您要打就打吧!」
當時心想,這樣也不對,那樣也不對,我不要再說、再辯解了。
這是什麼呢?佛門常用的一句話:「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」把你的執著,自以為是的念頭打死。所以禪門的教育常常是「以無理對有理,以無情對有情」。如果在無理的面前都能服從,豈會不服從於真理之前;在無情無義之下都能忍受,在歡樂、慈悲、仁愛之下豈有不感到歡喜的呢!現在回想起來,實在幸福,因為那種教育對我一生幫助很大。
有一年,大陸流行瘧疾,我也被感染,病得冷熱無常、死去活來。幾個月過去,自以為就要死了。當時烽火連天,戰火蔓延,在深山古剎的大寺院裡,死了人是很正常的,大不了抬到火葬場燒了。這個時候,有一個小男孩端了半碗鹹菜來,說是我師父要給我的。我捧著這半碗鹹菜,流著眼淚把它吃下去,不禁心中湧出一個念頭:「偉大慈悲的師父,您怎麼知道我有病呢?您把這麼好吃的鹹菜送給我,真是感謝!我誓願要做一個好徒弟,誓願將來弘揚佛法,普度眾生來報答您對我的恩情。」當時那半碗鹹菜在我心中的價值,是師父的慈悲關愛;所以滴水之恩,我要湧泉以報。
我一生為人處世,時時都充滿感恩。常常有人問我:「為什麼有能力,到處幫忙人家?遇到別人不懂得回饋時,怎麼不灰心?」我之所以不灰心,是因為這是我的發心、我的願力,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;從接受的人生到感恩的人生,甘願的為社會大眾服務。接受的人生是貧窮,感恩的人生才富有。
(三)有前面的世界,
也要有後面的世界
所謂後面的世界,就是一種看破放下的世界。
有一個信徒到寺院裡向住持和尚請法,住持是一個年輕的比丘,兩個人在談話時,年輕的住持叫身旁年老的和尚倒茶給客人,老和尚趕快倒茶,端給客人喝;過了一會兒,年輕的和尚又叫老和尚準備水果,老和尚又趕快切水果。信徒不以為然,認為年輕的住持太過傲慢,不懂禮數,命令指揮老和尚做這做那。這時年輕的和尚又開口了:「我有要事必須外出,等會兒你帶客人去吃飯。」說完就走了。信徒禁不住納悶,開口問老和尚:
「那年輕的和尚是你什麼人啊?」
「他是我的徒弟啊!」
「既然如此,他為什麼對你呼來喚去的?對你如此不恭敬!」
「你可不要這麼說,我徒弟對我很好,他只叫我倒茶,沒有叫我燒茶,燒茶就比較辛苦了;他只叫我切水果,沒有叫我種水果,種水果更是辛苦。現在,他還叫我陪你吃飯,我不就可以休息吃好東西了嗎?」
人生要像這位老和尚一樣,懂得另一面人生,凡事不要自滿自大,要看得開、想得通。這個世間沒有誰大誰小,大家應該互相合作,了解一切都是眾緣所成,彼此有共識,便會尊重別人,日子也會很好過。
(四)有自我的原則,
也要有大眾的性格
所謂個人要有原則,就是對自己要不忘初心,像學生當初選擇什麼科系,就要好好的努力下去,不要忘記最初的志願。我出家幾十年來,我不曾忘記最初的一念,常常告訴自己:「要把和尚做好。」
當然,世間上充滿艱難困苦,但最初的一念永遠不會忘記,對最初的一念要負責任。不要身在此山望彼山高,到了彼山沒材燒。世間哪一行都好,就看自己付出多少的心力。
所以,對自己要不忘初心;對國家社會要做不請之友,不必有人請我們發心,自己要主動為國家社會犧牲奉獻;對朋友不念舊惡,待人處世能有不變隨緣的性格。有這些基本的原則,就能隨緣生活、隨遇而安、隨眾相處、隨喜而作了。
五根手指開小組會議,主題是:「誰是老大?」大姆指首先威風凜凜地說:「只要我豎起大姆指,就表示那是最大、最好的象徵,所以我是老大。」食指不服氣反駁說:「民以食為天,人類在品嘗美食時,一定要用我這根食指,所謂『食指大動』,因此我是飲食的代表。不吃飯,你們都不能存在,當然我最大。」中指也不可一世地說:「五指我居中,而且最長,你們應該聽命於我才對!」無名指優雅地說:「我雖然叫無名指,但是人類結婚時的鑽石戒指,都套在我身上,我全身是名貴的珠寶,你們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呢?」
四指各自炫耀自己的偉大及重要性,只有小指默然不語。四根指頭吵鬧了一陣,發現小指的沉默,好奇地問它:「你怎麼不說話呢?」小指說:「我最小、最後,我怎麼能和你們相比?」正當他們得意洋洋的時候,小指又說:「但是合掌禮拜佛祖聖賢時,我是最靠近佛祖,最靠近聖賢的。」
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沒有用的,無用就是大用。小指有小指的特性,平時功用最小,合掌起來,卻是離佛最近;五指分開來,各有功能,合起來才得以運用自如。在團體裡也是一樣,每一個人各有其特長,只有彼此尊重,才能和諧。
一個好觀念,八個處世的方法,若能運用得當,前途似錦,幸福快樂無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