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論--少為主,多為其餘

 |2025.05.14
276觀看次
字級

行政院全球資訊網在「國情簡介」有關人口與族群的介紹,「台灣目前已設籍人口百分之二點六為原住民族群,外來人口百分之一點二,其餘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六點二」,這是非常奇怪的描述。主體的漢族人口不提,卻以少數原住民為主體,將所有百分之九十六點二的閩南、客家和外省族群簡述為「其餘人口」,引起諸多非議。行政院澄清是配合監委為促進族群平權提議而調整,而監委提案人鴻義章也說「絕無去中化的問題」。

翻遍古今所有的敘述,也不曾見過以極少數為主體,卻以絕大多數做為「其餘」的描述,莫說這不符合邏輯,也讓人不清楚「其餘」為何。依照行政院的這份國情簡介,外國人想要了解台灣的族群結構,就只知道台灣有百分之二點六的原住民、百分之一點二的外來人口,至於絕大多數的百分之九十六點二的族群是誰,完全不清楚。有這樣莫名其妙地描述嗎?目的莫非是不想讓人知道台灣都是漢人為主體。連自己的祖先血脈都不認了,這不是去中化,什麼才是去中化!

台灣在明清以前主要的民族是原住民,占極少數;其次是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因婚姻關係而來的新住民;最多的則是自清朝從中國大陸漳州、泉州移民而來的閩南人和客家人,這是台灣族群的最大宗,其中閩南人占了大約七成三,客家人占了一成二;及至一九四九年前後跟隨政府遷台而來的外省族群大約占了一成三,這些所謂的「漢族」才是台灣人口結構中的主體,行政院居然一筆抹滅,這份簡介還有何「國情」可言!

民進黨「去中國化」的用心可謂無所不用其極,除了搬除公共建築的蔣公銅像,改掉街頭巷尾的中正路、介壽路等「去蔣化」的動作,更擬以意識形態除掉國營事業中的「中華」和「中國」等字眼,但有些礙於法律問題而困難重重,無法更改,能改的也就改為「台灣」了。更進一步的作為就是在教育上更改課綱,歷史教材偏重台灣史,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;中文教材則減少文言文比例,詩詞歌賦能免則免,目的在切割文化的根源。

政治上的動作則是更多,民進黨除了宣揚台灣地位未定論,意圖切割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臍帶關係。賴清德上台之後,直接宣布兩岸之間互不隸屬,同時認可學者的「脫中入北」理論,逐步踐行「兩國論」。在歐戰終結八十周年發表談話,全篇不提中華民國在二戰期間的犧牲奉獻,更不提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,意欲脫離中國、加入歐洲民主同盟的企圖心強烈。外交部近日表示,根據《開羅宣言》等都確認「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」,但卻不承認「中國對台灣的主權」,當時的中華民國就是中國,外交部刻意切割中華民國與中國,不正是為「兩國論」張目。

從整個民進黨的治國方向不難得知,台獨是其終極目標。儘管前總統陳水扁說過「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」,但到蔡英文時則將國名改為「中華民國台灣」,賴清德直接將中華民國的內涵改為台灣,過去是借殼上市,現在是口稱中華民國,實則是將中華民國台獨化。理解此,行政院的「去漢化」也就不稀奇了。只是,連日用的文化也不要了,流淌在身上的血緣也不認了,自己還是個什麼?其餘嗎?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