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計總處公布第一季國民所得統計,由於美國關稅戰帶動提前拉貨潮,台灣首季出口創歷年單季最高,因此上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至百分之五點三七,也是近四季新高。同一時間,南韓也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率,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零點一。
南韓自去年第二季以來,GDP成長率呈現負百分之零點二、百分之零點一、百分之零點一、負百分之零點二的低迷走勢,全年負成長,是以往發生重大經濟危機時,從未出現的情況。例如二○○八年金融危機與二○二○年疫情期間,南韓成長率連續兩季跌破百分之零點一,但下一季即成長百分之一到二。沒想到今年第一季卻繼續下跌。
反觀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四點三,今年第一季表現持續走強,若第二、三、四季經濟成長率維持不變,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到百分之三點六。
台韓經濟的消漲,國際貨幣基金(IMF)也注意到了。IMF四月二十二日公布最新「世界經濟展望」報告,調降南韓中長期經濟成長預估,並預測南韓二○二六年的人均GDP將首度被台灣超越。
南韓人均GDP在二○○一年首度超越台灣,二○○二年再度落後,自二○○三年重新領先後,就一直維持超前。若依IMF的預測,這將是二十四年來首度被台灣超越。
報告預估,今年南韓人均GDP為三萬四千六百四十二美元,比二○二四年下降百分之四點一;而在去年十月,IMF預估今年南韓人均GDP為三萬七千六百七十五美元,才六個月時間預測數就猛降百分之八。IMF已將南韓人均GDP突破四萬美元的日期,從二○二七年延後至二○二九年。
IMF也預測,南韓人均GDP落後台灣的情況將持續下去。二○二七年南韓人均GDP將達三萬七千三百六十七美元,台灣為三萬八千零七十六美元;二○二八年南韓為三萬八千五百五十美元,台灣為三萬九千四百五十二美元。
南韓和台灣同屬外貿導向國家,台灣這幾年經濟表現優於南韓,主要靠半導體產業的優勢,加上南韓在汽車、造船、鋼鐵等傳統工業被中國大陸超越,以致經濟成長萎靡不振。
台韓間還有另一共同點,兩國近來都爆發嚴重的政治風潮。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去年底突然宣布戒嚴,後被國會彈劾並經憲法法院通過後去職,但過去五個多月的政局動盪,使得南韓經濟更是雪上加霜。
台灣自去年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,朝野對抗就沒有停止過,從國會廟堂蔓延到民間社會。慶幸的是,台灣經濟並沒有像南韓那樣受政爭拖累,但藍綠的罷免攻防戰,將在七月起的三階投票後更加白熱化;加上川普關稅戰變數大,今年能否「保三」仍須觀察。
南韓將於六月三日舉行總統大選, 最高法院日前對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撤銷二審無罪判決,此裁定對下個月的總統大選產生重大影響,李在明若最終被判處徒刑或罰款至少一百萬韓元,將喪失參選公職的資格。在經歷了數月的政治動盪後,民調領先的李在明若參選資格被取消,勢必進一步加深南韓社會分裂,阻礙了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挺過美國關稅衝擊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