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.橫山 山城花語藏舊夢 古道雲影訴春風 文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|2025.05.05 語音朗讀 2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內灣吊橋擁有雙橋墩構造,可俯瞰油羅溪,親近大自然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「茶亭古道」是橫山3條古道之一,圖為古道入口石碑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,展出的漫畫作品以劉興欽畫作《阿三哥與大嬸婆》為主軸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合興車站由一對曾在此相戀的夫妻認養,以「愛情」為主題,賦予老車站新生命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內灣村盛開的野薑花,清香撲鼻,也是內灣老街「野薑花粽」的原料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內灣戲院是一棟日式建築,戲院門口的ET外星人模型與三輪車,充滿懷舊風情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內灣林業展示館外展示的「木馬」人力拉運原木裝置,一次可運1000公斤以上,見證當年拉木工人的辛苦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裡的陳設,圖為劉興欽筆下的「大嬸婆與機器人」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內灣站的「轉車盤」,是昔日將火車頭調轉的裝置,只要將轉盤轉180度,火車即可調頭行駛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大山背「樂善堂」(左)有百餘年歷史,文物館(右)頂部的觀音大佛,是橫山的精神象徵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,是利用內灣國小閒置教室改建而成。圖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 文/人間社記者葉淑美橫山鄉位於新竹縣的正中央,從芎林遠望,有一座「大山背」橫亙在前而得名。全鄉融合自然風光與客家人文,從茶亭古道到漫畫博物館,從愛情車站到林業展示館,留下林業與開拓足跡,每個角落都隱藏著故事,訴說山城風華。橫山鄉自1951年起,因林業與煤礦產業蓬勃發展,開闢了內灣線鐵道,也展開橫山鄉的全盛時期。內灣線是台灣在二戰後,第一條由國人自行開闢的鐵路,至今內灣車站仍保有「篳路開基」通車紀念碑,記錄當年拓荒者的堅毅與血汗。山城古道 聽蛙鳴賞流螢橫山是典型的山城,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軌跡。當地有三條古道──茶亭古道、大崎崠古道、騎龍古道,漫步在石階古道與原始山徑中,充滿濃濃的懷舊幽情。「茶亭古道」路口有土地公廟,以及用大石頭當座椅的茶亭。「大崎崠古道」是最有名的親子步道,結合櫻花步道,充滿春天的氣息。「騎龍古道」生態豐富,初夏油桐紛飛似雪,晚上聆聽蛙鳴賞流螢,更增添詩意與靜謐之美。愛情車站 訴說浪漫往昔在內灣線上,有一座別具意義的木造小車站——合興車站。這座1950年設立的老車站,原為無人招呼站,一度面臨廢站的命運。後來有一對曾在此相戀的夫妻,因不捨車站凋零,決定認養,並設置以「愛」為主題的造景,重新賦予車站生命。車站裡設有充滿日式風情的「愛情候車亭」,牆上掛滿帶有鐘擺的老時鐘,以及年久遠的皮箱,頗有日式風情。鐵道旁有紅色大愛心,寫著多國「我愛你」的文字;愛情鎖掛滿整個心鎖牆,成為情侶們朝聖與許願的熱門地點。林業記憶 木馬載運血汗內灣老街最熱鬧的中心,有一座小而精緻的「內灣林業展示館」,記錄著橫山與尖石一帶的林業開墾史,室內展出多種珍貴林木樣本與歷史照片,說明伐木業的辛勞與甘苦。戶外則展示當年運送木材的各類載具,包括集材車、台車與最具代表性的「木馬」。這種利用人力拉運原木的裝置,一次可運1000公斤以上;工人以身體控制方向,稍有失誤,輕則受傷,重則喪命。館內展示的「木馬」實體,見證當年拉木工人的辛苦。客家風味 野薑花粽飄香內灣老街是一條充滿懷舊風情的街道,濃濃的客家味伴隨著遊客的笑語。其中最為人稱道的,莫過於「野薑花粽」。油羅溪流經內灣村,溪畔盛開的野薑花白如蝶翅,清香四溢。當地居民取野薑花根研磨為末,再以葉片包裹成粽,別具風味。老街上的內灣戲院,是一棟日式建築,讓人彷彿走入一部記憶裡的電影。附近的內灣吊橋,擁有雙橋墩結構,不僅能俯瞰油羅溪清澈的溪水,還能看見水中悠遊的魚兒,是親近自然的好地點。登高遠望 信仰融和自然坐落在大山背的「樂善堂」,創建於1889年,是橫山地區的重要信仰中心。因精美的廟宇彩繪、木雕與石雕藝術,2006年列入新竹縣定古蹟。樂善堂旁新建的文物館頂部設有觀音大佛,已成為橫山的精神象徵。廟前觀景台可遠眺橫山鄉與竹東鎮,風光旖旎。懷舊機械 轉車裝置珍貴在內灣國小旁有一個不起眼、卻珍貴的裝置——內灣站轉車盤。這座從台鐵高雄機廠報廢後修復再利用的機械裝置,在昔日行駛單向火車頭的時代,就是利用這種轉車盤將車頭調頭,智慧型的設計,是鐵道文化的歷史縮影。漫畫記憶 本土文化發聲內灣老街另一個亮點,是「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」,由新竹縣政府利用內灣國小閒置教室改建而成。漫畫館以劉興欽的作品《阿三哥與大嬸婆》為主軸,勾勒出濃濃的鄉土人情。博物館內設有時空走廊、漫畫創作等區域,其中「時空走廊」重現劉興欽作品《機器人誕生》等經典角色,讓人一踏入便重回40、50年代的童年時光。這座以漫畫為主題的教育博物館,不僅保存在地記憶,更讓逐漸沒落的內灣線因文化再造而重獲新生。 前一篇文章 桃園.八德 八姓拓荒福滿居 埤圳風情慶有餘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【何處不交朋友】可敬的朋友2025.05.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.05.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、佛光會、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.05.0304【寓言故事】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.05.0405【深頁凝視】《小書店大繪集》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.05.0406【營養專欄】這些奶,你喝對了嗎?2025.05.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.05.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.05.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.05.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.05.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.八德 八姓拓荒福滿居 埤圳風情慶有餘新北.平溪 瀑布之鄉彩虹淵 老街天燈共祈願台北.內湖 山橫春靄映嵐彩 新柳拂水照錦帶 作者其他文章竹東大覺寺 捐贈吉祥公益米新竹.新埔 三街六巷義民亭 九降風吹晒柿餅新竹.竹東 橡棋林客庄風情 傳唱九腔十八調竹東大覺寺試煮 歡喜心是祕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