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.大湖 草莓王國採芳蘭 雲海仙境飄山嵐

文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 |2025.05.12
201觀看次
字級
位於法雲寺內的〈大湖開闢紀念碑〉,描述大湖開闢的艱辛史蹟,以及法雲寺創設緣起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大湖義民廟原為紀念早期拓墾殉難的先民,後來成為祭祀抗日烈士的場所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大湖鄉陶藝家李仁燿及其作品「小口瓶」。圖/李仁燿提供
十份崠茶亭環境清幽,在雲霧飄渺中,更能引發思古幽情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從法雲禪寺前廣場俯瞰富興村,山嵐疊翠,美不勝收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草莓是大湖鄉最具代表性的水果,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80%以上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羅福星烈士紀念館外觀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占地約10公頃,園區內種植許多植物,生機盎然,吸引許多遊客專程前來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法雲禪寺採白牆綠瓦設計,融和閩南與唐風建築風格。圖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大湖鄉陶藝家李仁燿及其作品「小口瓶」。圖/李仁燿提供

文/人間社記者邱乾海

苗栗縣大湖鄉,素有「草莓王國」美名。在這塊兼具山水與人文之美的土地上,有甜美的草莓果實,有雲海繚繞的壯麗山景,匯聚成勤奮、創新與文化交織的風景線。大湖,不只是一座山城,而是一頁台灣在地生命力的動人故事。

大湖原名「馬凹」或「巴價拉崎」,在漢人入墾之前,是泰雅族汶水群和大湖群的聚居地。當地原住民為紀念一位英勇頭目「巴價拉崎」而得名。相傳清咸豐年間,漢人吳立傳來到觀音山附近狩獵,見平原茅葦花齊放,微風吹拂如湖面波動,便取名「大湖」,沿用至今。

紅豔欲滴 下田採草莓趣

草莓是大湖鄉最具代表性的水果,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80%以上。台灣的草莓最早於1934年由日人引進,但受限於環境等因素,產量有限。1952年,台北蘆洲鄉民李安章引進「馬歇爾」草莓,在細心培育下,繁殖成功,但產量依舊有限。

1958年,大湖鄉親賴雲添前往親戚李安章家,將草莓帶回大湖種植,因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,開啟大湖「草莓王國」的序曲,後來農民不斷引進新品種,如「福羽」、「愛利收」、「豐香」等,每逢草莓成熟季節,往往吸引無數遊客湧入,體驗親手摘草莓的樂趣。

法雲禪寺 三壇大戒名剎

法雲禪寺位於觀音山上,由覺力法師於1913年創建開山,屬於曹洞宗法脈。寺院融和閩南與唐風建築風格,大雄寶殿採白牆綠瓦設計,並設有日式木造迴廊,環境幽靜。寺名「法雲」取其地基形似蓮花座上的護法祥雲,象徵佛法祥和與庇佑。

法雲禪寺最初是為撫慰清治時期,漢族與泰雅族衝突亡靈而建,民國5、60年代,台灣佛教尚未盛行,法雲禪寺便成為具授三壇大戒的重要場地,成就不少高僧,為苗栗八景之一。寺前廣場視野遼闊,可遠眺汶水溪谷與雪霸國家公園服務區。

雪霸國家公園橫跨新竹、苗栗、台中,其中海拔3492公尺的大霸尖山,以壯麗的高山景觀和多樣生態聞名。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就設在大湖鄉富興村,環境清幽,設有生態教室與模擬高山低溫展館,讓遊客了解台灣山岳環境。

義民忠魂 紀念先烈領袖

大湖義民廟建於清同治9年(1870年),原為紀念早期拓墾殉難的先民,後來成為祭祀抗日烈士場所,廟內供奉義民爺與英雄英靈,包括知名客家抗日領袖羅福星。

羅福星紀念館於2000年落成,建築融和客家圓樓與中式風格,深藍色屋頂與淺橙牆面相映成趣。

館內分層展示大湖特產、客家文化、羅福星生平事蹟及珍貴照片、判決書與其避難期間寫下的詩詞,保存地方記憶與忠義精神。

客家本色 薪傳陶藝詩韻

客家歌曲創作者涂敏恆,1943年生於大湖大窩山山腰,他一生創作超過2300首歌曲,代表作《客家本色》傳唱至今,甚至連許多不是客家人都會唱。涂敏恆故居旁,設有曲塚與紀念碑,記錄客家音樂精神與大湖風情。

大湖出身的陶藝家李仁燿,創作以極細工藝「小口瓶」著稱,瓶口內徑僅0.1公分,結合傳統與創新。作品曾作為「台灣世界網球爭霸賽」冠軍獎盃,受到世界網球冠軍諾瓦克.喬科維奇的讚賞,躍上國際舞台。

富麗農村 薑麻園賞雲海

栗林村曾入選全國十大富麗農村。村內的薑麻園休閒園區,以四季美景、壯麗雲海、豐富農業活動而聞名;園區內有多條步道,包括頗受歡迎的桐花步道、十份崠古道等。桐花步道終點有觀雲樓和瞭望台,供360度環景視野,相當宜人。

位於十份崠古道旁的茶亭,是台灣唯一的「茶亭」古蹟。早年由居民集資,為旅人提供歇腳與奉茶之用。十分崠古道是昔日運輸鹽貨與農產的要道。石砌茶亭有百餘年歷史,古樸典雅,環境清幽,見證昔日濃濃的人情味。

薑麻園在初墾時,因闢種生薑而得名。標高838公尺的雲洞山,視野遼闊,景色絕佳。每年春秋時節,冷暖氣流交接,雲霧繚繞,雲海翻騰,是台灣少有的低海拔觀賞雲海地點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