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/林衡道 撰文/邱秀堂
日據時期的台灣公共建築,在當時的官僚主義之下,其設計必須由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科畢業的名師擔任,至少,得要掛著具有這樣高學歷的名字。因此,實際設計、監工的人,有時並不是名義上的設計者。台灣總督府大廈,也發生了這樣的情事。
台灣總督府是在明治四十二年(一九○九),由當時的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公開徵圖。過了兩年,選中第二名長野卯平的作品(第一名從缺),於是在大正元年(一九一二)正式開工,建在陳氏家廟及林氏家廟原址,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。
但據日本建築師岡田義治透露:台灣總督大廈實際的設計、建造、監工,是由松崎萬長擔任,此間情形,少為人知。
傳說,松崎萬長是孝明天皇的落胤(私生子),明治天皇的異母弟。德川幕府垮台後,明治政府成立,因恐這異母弟與明治天皇競爭皇位,於是安排他成為貴族甘露寺家的養子。之後根據孝明天皇遺詔,受封京都郊外天皇御料地,賜姓「松崎」。
松崎萬長稍長,明治政府令駐普魯士大使帶他前往德國求學,並且希望他長住德國,不必回來日本。松崎萬長就在德國學習建築土木,自命在日本建築領域內無人能出其右。
松崎後來還是回到了日本,為建築界所器重,但是他缺少東京帝國大學的學歷,因此不能公開包攬公共建築設計。明治末年興建台灣總督大廈時,松崎萬長得以參與其事,終於有機會發揮在德國所學,在當時日本國內也算是最高水準的技術。
總督府大廈落成後,松崎仍然留在台灣,也曾經住在今寧夏路一帶,當時稱為「下奎府町」。岡田義治研究松崎萬長多年,據他說,松崎在台灣經濟並不寬裕,但有時出手很大方,有時窮得連水、電費都付不出,收入似乎不太穩定。
松崎的兒子和台灣女子結婚,在當時也算是一則大新聞。因為台灣人娶日本女性比比皆是,但是日本人娶台灣女子者少之又少,可謂鳳毛麟角。松崎的兒子算是開此例的先頭人物。
自從日本帝國統治台灣之日起,有非常多台灣人希望與日本人結婚,但日本當局採取嚴禁方針,台灣人娶日婦,全部視為非法妻子。直至昭和初年(約一九三○年代)始頒發《內台共婚法》,從此,台灣人始得合法迎娶日本女子為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