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河童
文/陌上君
有一個出生於北方的人,在南方當官,從來沒看過、也沒吃過菱角。有一次,他在某個酒席場合中吃菱角,沒有剝去外殼,直接整顆連殼放到口中,吃進肚子裡,這味道當然不好啦!席中有個好心人提醒他說:「吃菱角必須要先把殼去掉才能吃喔!」
這個北方人一聽被指正了,立刻感到很沒面子,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,維護自己沒見識的一面,立刻辯駁說:「你說的我不是不知道,我只是為了清熱解毒,才把殼一起吃進去的。」
那個好心人沒有察覺到北方人的情緒有異狀,便接著問:「你們北方也有菱角嗎?」北方人又感到被冒犯了,馬上強詞奪理的說:「前面那座山和後面那座山,哪一塊地沒有種呢?」
故事看到這裡,有沒有覺得哪裡不對呢?沒錯,菱角是生長在水裡的植物,並不是長在陸地上,那個在南方當官的北方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無知,假裝自己很有學問,硬要把不知道的事,說成什麼都知道,反落得貽笑大方。這則小故事的情節設定很真實,場景相當生活化,充滿了諷刺性。古人說: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
全世界甚至是全宇宙的知識那麼廣闊無邊,即使身兼數個博士頭銜的專家學者,窮盡一生獲得各種領域的知識,其學識能力對整個世界、整個宇宙來說,也如滄海之一粟,簡直微不足道。想想看,如果讓一個化學博士去種田,難道能勝過一個經驗老道的農夫嗎?所以,如果我們勉強把「無知」強裝成「有知」,就很容易鬧出笑話了。
仔細回想一下,在學校裡或生活中,我們身邊周遭是不是不乏這種類似「死鴨子嘴硬」的人?有時候一個不小留意,就有機會被同學有意無意戳破心裡在意的「真相」,他們為了維護某種自認為很重要、卻真的沒什麼必要的顏面,和對方爭得面紅耳赤,弄得不歡而散,反而得不償失。
遇到這種情況時,不如不反應或直接承認:「對啊,我就是不知道。」讓對方把拳頭打進棉花裡,毫無著力之處,找不到攻擊點;或者學會自我解嘲,哈哈一笑帶過,反而是高明之舉,或許還能意外獲得好人緣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