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湯崇玲
枝頭方新綠,卻陸續收到黑色死訊。
多年沒聯絡的老同學竟有人在臉書上悼念他?在國外任教的好友忽地就離世。壯年舞台猶是酣歌暢舞好時節,他們卻逕自謝幕。當年唱完驪歌各自踏上不同旅程,他們所行之路又是什麼光景?感情不順、就業未果、中年罹癌、兩地相思、客死他鄉……這些,豈不都是張愛玲筆下的「蚤子」?
張愛玲〈天才夢〉有句名言:「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种咬嚙性的小煩惱,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,爬滿了蚤子。」是的,對一個三歲時能背誦唐詩、七歲開始寫小說的文學天才來說,一個成天票戲、吸鴉片、沉迷妓院的滿清遺老父親,是蚤子;要立在煙鋪前許久等父親給錢,是蚤子;遭受父親毒打、拘禁半年,成為終身創傷,是蚤子;等候多年好不容易歸國的母親竟然對她說:「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,我寧願看你死……」這話是蚤子;看著弟弟在餐桌上被父親公然甩一巴掌,爾後又若無其事地踢球,這也是蚤子。
生活中的確有太多蚤子了。一位早逝的姐妹,周間除了工作上班外,每天煮兩餐,額外附送照顧老人家、指導孩子功課;周末家事全包,還要煮三餐,遇到家族聚會更是滿漢全席一肩扛。丈夫下班回家十指纖纖當大爺,交辦業務絕不手軟,然而遇到家庭開支、孩子花費,大老爺立刻變成「妻寶」。她吞忍一切勞苦,直到自己息了在地上的工。
曾經問她,這樣的婚姻為何還要繼續維持?她說:「我愛他,我愛孩子。」讓我啞口無言。在我以為不值,是蚤子,她竟熱切擁抱,只因為愛。想起佐田雅志所作、張瑋牧師翻唱的一首歌〈我來到這世上的理由〉,歌詞寫道:
春來花自開、秋至葉飄零。
為了幸福,來到人世間。
靜觀悲傷的落葉,
品嘗喜悅的果實。
我來到這世上的理由,
在某不知處傷害他人。
我來到這世上的理由,
在某不知處為人所傷。
我來到這世上的理由,
在某不知處為人所助。
……
我來到這世上的理由,
是為了與摯愛的人相遇。
我來到這世上的理由,
是為了守護摯愛的你。
從沒想到「傷害他人」甚至「為人所傷」可以是來到這世上的理由,但細想,如果沒有這些傷害,自己又會長成什麼樣子?沒有這些傷害,我豈能品味愛與救贖的寶貴?向來只以為「春來花自開」是風景,但「秋至葉飄零」不也有蕭瑟的美?從來以為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不斷攫取,但我那傻姐妹卻以生命訴說──「給」和「愛」是她來到世上的理由。
原來不是只有蚤子,「愛」更是生命的華袍。當我把蚤子從眼鏡上剔除,突然看到老同學的可愛,明明知道所愛的女孩轉眼就要移民,他仍然繼續堅持純純的愛;我也回想起老友新婚燕爾時臉蛋紅紅的嬌羞模樣,多年後她在先生的陪伴中嚥下最後一口氣,相信她一定也想起當年的快樂。
張愛玲一語成讖。她晚年為跳蚤圍困,為了躲避蚤子屢次搬家,丟棄一切家具,只用塑膠袋裝衣物,甚至怕到把頭髮剃光戴假髮……曾經以為張愛玲看透了人生,現在才知道,為了蚤子,她連華袍都丟掉了!
只看到蚤子的人生,其實是悲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