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面呈現出的道具娃娃難辨真假。圖/法新社
道具娃娃製作費工。圖/法新社
編譯/潘楠慕
鏡頭上的寶寶有著紅潤的雙頰、看來粉嫩的肌膚,卻是幾可亂真的道具娃娃。受限於嚴格法規,愈來愈多影視作品選擇以假娃娃代替真嬰兒上陣拍片,使得製作道具娃娃,這個原本冷門的生意翻倍成長。
在巴黎北郊的一間特效道具工坊,共同創辦人拉勒蒙(Celine Lallement)一邊小心地用鑷子,夾起一撮撮比成人頭髮還細的毛髮,植入道具娃娃頭上,一邊仔細檢視是否有瑕疵。這家工坊專門打造幾可亂真的道具嬰兒,從皮膚紋理、皺褶和毛孔,到眼皮下隱約可見的微血管,都栩栩如生。
這家工坊自2008年成立以來,製作的道具嬰兒每年用於大約100部影視作品,隨著疫後影視產業復甦,工坊年營收從2021年起,每年翻倍成長,去年雖然成長率放緩到35%,但依舊強勁。
工坊共同經營人索利耶克(Justine Ray Le Solliec)指出,法國法律禁止3個月以下的新生兒拍片,3個月到3歲之間的幼兒,每天只能拍攝1小時,需要多場嬰兒戲分的劇組只能以道具娃娃代替,一場新冠病毒疫情,帶來更大商機,「當時嬰兒禁止進入拍攝現場,反而讓我們的模型需求量激增」。
一具嬰兒模型一天租金約為700歐元(約新台幣2萬5000元),若是直接購買,售價為9000到1萬5000歐元(約新台幣32萬到54萬元),視製作繁複程度和工時長短而定,平均每一件需耗時至少6周才能完成。
除了道具娃娃,他們還製作擬真孕肚、胎盤、胎兒、臍帶等,下一步,他們計畫拓展海外市場,並擴大產品線,打造體型較大的娃娃模型,以因應更多種特技場景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