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123RF
文/班尼斯
人造絲在台灣有一個拗口的名詞「縲縈」,也是台灣最早生產製造的人造絲,這種纖維也是人造絲的一種。換句話說,縲縈就是人造絲,但人造絲不只縲縈。縲縈因為最早被發明,加上產量大,價格便宜,常與其他種類的人造絲被混淆誤用。實際上人造絲有很多種,例如高級布料中的天絲就是其中一種。
纖維區分 人造天然
不同纖維的分類,可分為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。人造纖維又分為天然聚合物與合成聚合物。天然聚合物是纖維素製成,人造絲就是其中一類。天然纖維則分為植物性、礦物性與動物性三大類。
人造絲顧名思義就是人造的一種纖維絲線,是最早出現的人造纖維。人造絲是將纖維素(cellulose)溶解在化學品中,並擠出所得黏性溶液而製造的整個織物的通用名稱。雖說是人造,但其實人造絲的原料來自木漿與植物,再經人工加以製成,嚴格來說是一種人造纖維,觸感絕佳、價格便宜、質地柔軟且有垂墜感,具有良好的吸溼排汗效果,帶有眠的舒適透氣以及絲的光澤,可以取代蠶絲的特性。
木漿植物 衍申分支
人造絲在發展過程,有很多名稱,例如:Faux Silk、藝術絲Artificial Silk、Art Silk、婆婆絲mother-in-silk,這些都是發展過程出現的各種分支產品,但都代表一種對人造纖維的嘗試。
不過長久以來,對於人造絲最大的質疑是:在於人造絲是不是可持續的替代品、是否取代棉等材料、對環境是否友善。早期人造絲的煉製過程中需要用到有一定毒性的二氧化硫,在脫硫過程中,易產生廢氣、廢水、廢渣,為勞動者與環境都有一定的傷害,歷經數十年,這些對環保議題的質疑都陸續有解決方案,因此人造絲在未來的發展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