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台北訊】今年預估,65歲以上人口即將突破21%,進入超高齡社會。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,長期照顧政策進入3.0時代,醫療與長照結合為發展重點,除擴大急性後期照顧服務對象,也強化民眾「復能」,透過物理治療所跟「轉型後」的地區醫院,讓民眾出院後,盡速恢復自理。
呂建德指出,我國與日本都面臨少子化、高齡化挑戰,長照需求不斷增加,但推估日本需求恐怕在2032年趨緩,台灣受戰後嬰兒潮人口結構影響,預計2045年也會遇到需求放緩,因此,長照規畫須審慎。
呂建德說,長照3.0特色多,例如:醫療長照結合強化,住院的急性後期照顧(PAC)銜接復能服務,並在出院前做好規畫,可至「轉型後」地區醫院或物理治療所等協助「復能」。此外,急性後期照顧原本服務對象限縮在失能長者、身心障礙者或50歲以上失智患者,長照3.0將擴大到不分年齡失能者都可使用。
呂建德說,民眾出院後,衛福部擬輔導部分地區醫院轉型承接PAC,或讓患者到物理治療所。同時,強化中重度照顧,住民補助每人每年最高12萬元,將提升到最高18萬元。再者,為解決工作者照顧問題,推動家屬「探病不陪病」,看護費由政府與民眾共同分擔聘看護費。另外,長照3.0要創造「10分鐘照顧圈」,民眾可在十分鐘車程找到資源。
衛福部長期照顧司長祝健芳說,明年7月將新增智慧科技輔具3年補助6萬元,將採「全租賃」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