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法界最近顏面掃地,一位經濟罪犯被判重刑定讞後棄保潛逃,經查竟發現法官未經合理裁定程序就撤除對嫌犯電子監控,讓嫌犯有機可乘。這起事件不僅反映司法機關的失職與失效,更暴露司法與權貴之間盤根錯節的利益勾結,嫌犯被判重刑卻能逍遙法外,重度斲傷司法信譽與公權力。
股市炒手鍾文智十年前違反《證券交易法》,炒作多檔台灣存託憑證(TDR)牟利四點七億元。歷經漫長審判,最高法院日前判刑三十年五月定讞。十年來,為了開脫罪名,鍾文智大撒金錢,結交黨、政、法、警諸多勢力企圖保身,結果出現許多不尋常的現象。
先是有一些民進黨立委試圖為他個人量身修法,在立法院推動修正《證券交易法》草案,希望把TDR排除在「有價證券」範圍外,以規避證交法規定的炒作圖利罪名;後來被他黨的立委擋下才沒有得逞。而他原本已有詐欺洗錢前科,過去就曾經數度冒用他人護照非法出境,一審判決宣告有罪後也曾棄保潛逃,可見他早有逃亡紀錄。他聘請的律師個個大有來頭,包括現已當上大法官的尤伯祥、「司法國是會議」的委員、審判法官的上司庭長等;連承審他的法官都受到諸多壓力,其中一位法官被長官施壓自行迴避,另一位在審理期間頻遭惡意攻擊,二審判完就選擇辭職。
他的通天本領顯然還不止於此。兩年前高院就裁定對鍾文智施以電子手環、腳環監控行跡。但去年十月,高等法院合議庭「悄悄」以「審理單」代替不再延長鍾文智的電子監控的公開「裁定書」,直到今年三月下旬他落跑後才「補發」裁定書;只片面通知辯護人辦理具保程序,卻佯稱「檢察官沒意見」。這些一手遮天的作為,連司法院都發聲明承認合議庭辦案程序違反《刑事訴訟法》相關規定,嚴重損及司法公正、透明形象,必須究責。
近年來司法醜聞亂象愈來愈多。諸如,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前委員長石木欽私下擔任富商翁茂鍾法律顧問,牽扯出來二十多本司法官「百官行述」筆記本令人瞠目結舌;地下洗錢集團首腦長期在「八八會館」招待警官、檢察官,首腦在管制期間出境,檢察官竟堂而皇之的指示縱囚。
台灣司法界沉痾已久,除了受到政治勢力影響、淪為政治鬥爭工具外,與權貴的勾結也已變成結構性的盤根錯節。歷任總統都聲稱要「司法改革」,但司法正義非但未見落實,反見政治、權貴、富商、黑道滲透司法系統日益嚴重,離譜荒唐現象愈來愈多,更打擊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度。
美國法律學者龐德曾說,法律的目的,主要體現在當前如何實現已經制定出來的法律,達成自由、公平、正義、秩序等普世價值與公理。司法應該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防線,而不是讓知法的人玩弄法律,做為政治鬥爭的工具、權貴的護身符,更不能變成無辜百姓的枷鎖。當權者不能再對司法不公視而不見,人民更不能坐視司法天秤日益偏斜。唯有持續監督與推動改革,才能讓「公平正義」不再淪為空談,讓人民失去對司法的信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