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台北訊】交通部每年會依合約及最新物價檢討高鐵基本費率,最遲會在4月1日公告,今年仍維持去年調升後的水準,加成後,北高票價仍有230元調漲空間,最高可漲至1720元,高鐵新購列車兩年後陸續上路,屆時資金缺口將達高峰,票價是否調漲備受關注。高鐵表示,基本費率與票價是依整體環境進行綜合評估,還要報請董事會討論決定。
交通部依據與台灣高鐵合約,每年會依「台灣地區消費者物價總指數」變動幅度,檢討和公告政府核定高鐵基本費率,當物價累積指數變動率達3%以上,將會調整,再由高鐵公司檢討並自訂費率。
2026年資金缺口 達高峰
高鐵自2007年通車起,台北至高雄票價一直維持在1490元,2013年曾調漲至1630元,2015年降回1490元;去年基本費率調整為每人每公里4.551元,另依照公式加成之後,費率最高為每人每公里5點61元。以台北至高雄距離約340公里計算,北高票價可漲到1720元,還有230元調漲空間,漲幅約15%。
另外,高鐵新世代列車預估2026年下半年陸續抵台交車、2027年下半年投入營運,配合新車引進,建置大型檢修工廠、各項核心機電系統陸續展開更新汰換等大項資本支出,高鐵預估2026年資金缺口達高峰,因此高鐵票價是否調漲備受關注。
對此,高鐵表示,基本費率與票價是否調整,將由經理部門依照合約相關規定,綜合考量內部的營運成本,外部的社會經濟環境情勢、市場競爭及供需情形等,進行整體評估後,報請董事會討論決定。
此外,台灣高鐵疫後運量大幅成長,卻也頻傳自由座亂象,學者表示,不能因為服務水準下滑就調漲票價,票價漲幅及調漲時間都需評估,另有專家指出,就算高鐵調漲票價,對其他的運具影響不大,反觀台鐵已確定調漲票價,應思考如何留住旅客。
學者呼籲 不應以價制量
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,按照物價指數漲幅,未來高鐵票價調漲勢在必行,但調漲幅度及時間點需要審慎評估,不能因現在服務水準下降,就想要以價制量,這種方式不符合消費者使用導向,建議應等新車上路後,屆時班次增加,自由座亂象應有改善,服務水準也會隨之上升,若成本缺口達高峰,再來討論調漲議題。
陽明交大運輸研究所教授邱裕鈞則認為,高鐵新購的新世代列車預估2年後陸續上路,屆時就算漲票價,對於其他大眾運輸影響也較少,畢竟高鐵優勢在於長途旅程,高鐵與台鐵、國道客運相比,旅客花在長途旅程的時間較少,而現在民眾多注重時間及服務品質,因此,就算高鐵漲價預期流失旅客不會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