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論
美國將在四月二日宣判「對等關稅」,屆時與美國的貿易往來國家都將各自收到一個關稅稅率數字,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點名對美國課徵高關稅且貿易量特別大的「骯髒十五國」,外傳台灣也在榜上。我行政院財經部會已經動員,因應可能面臨的關稅大炸彈。
從以前的「三○一條款」報復清單,到「匯率操縱國」觀察國家,再到如今美國總統川普口中的「骯髒十五國」,美國對貿易往來對象施加壓力愈來愈大,主要以美國市場為武器,採取各種制裁手段(通常是報復性的高關稅),逼迫貿易量大的國家接受美國要求的條件。在中美貿易戰及地緣政治衝突下,台灣這幾年對美國貿易順差愈來愈大,承受美國的壓力也愈來愈沉重,舉步日益艱困。
在新冠疫情爆發前,美國川普二○一七年第一任擔任總統時,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僅一百六十七億美元,排名美國貿易夥伴的第十三名。但在川普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及世界地緣政治各種衝突下,去年(二○二四)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已激增到四百七十八億美元,躍升成為第六名。
川普強勢回歸再任美國總統,因為他這次的任期只有四年,沒有連任壓力,他的行事風格更加激進,除了重啟貿易戰外,更擴大高關稅範圍,「美國優先」來勢洶洶,對於貿易量特別大的貿易夥伴口不擇言的貶以「骯髒十五國」名號,接下來的高關稅報復措施必能動搖全球貿易體系。
中美貿易戰後,台灣對美國這幾年的貿易順差成長幅度已居美國所有貿易夥伴之冠,難怪多次遭川普點名。在其不斷揚言四月將祭出高關稅大刀後,三月初台積電就在美國宣布投資一千億美元(約新台幣三點二兆元),包括興建三座晶圓廠、二座先進封裝設施及研發中心,已引發國人擔憂核心技術移轉成「美積電」;日前中油也跟美國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公司簽署買賣暨投資意向書,代表台灣未來會從阿拉斯加購買天然氣或原油。
儘管如此,但台灣沒有辦法就此脫離美國祭出的高關稅衝擊,預料台灣在四月二日的「對等關稅」名單仍將名列前茅。
不過,美國財長貝森特的話早已撂在前頭:美國會給談判機會,若停止非關稅壁壘等行為,便可避免被加徵高關稅。由此研判,接下來,台灣應該會被迫宣布再擴大對美採購武器的具體開支。
行政院編列的二○二五年國防預算為六千四百餘億元,大致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百分之二點四五;距離川普揚言應提高到GDP的百分之十尚有很大的距離。但賴清德總統已表示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,讓國防預算先達到GDP的百分之三以上。
台灣目前每年對美國出口金額已占總體貿易量的百分之二十五,是第二大出口國,未來有可能超越中國大陸成為第一大出口市場。對於川普總統一波比一波強硬的施壓,我政府與產業必須籌謀突圍之路,包括重新分散市場、加強拓銷管道與策略、重組生產與供應鏈等,加強地緣經濟的韌性,確保產業與經濟的動能不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