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爭一旦開始,就只能以投降或談判結束。要不是一方認輸割地賠款,要不就是澈底被擊垮,國家遭併吞。這是現代史顯示的歷史教訓,也是古今中外的通則。俄烏戰爭在美國總統川普與普亭再度通話,就和平協議進程討論兩個多小時之後,露出初步的曙光。但到和平之路,仍遙遙難期。
這次的通話是經過長期討論後才進行的,也就是先有定論,再由兩邊領導人通話。質言之,是在川普為實踐其「立即結束俄烏戰爭」競選承諾的壓力下,克服萬難,才至少端出一些牛肉。即使如此,能夠達成的初步協議也只是:普亭同意暫停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三十日,但強調烏克蘭不能利用這段時間重整武裝,停火談判將立即在中東展開。
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回應:他支持能源停火,但堅稱俄羅斯甚至還沒有為停火的第一步,做好準備;並強調莫斯科應該歸還所有戰俘,以表明結束戰爭的意願和願望。談到軍事援助,他認為將會繼續。
儘管川普仍樂觀的認定這是第一步,很快會討論全面停火,向和平邁進。但了解這場戰爭的人都不樂觀。這便是戰爭殘酷的本質,一旦開打,血腥死亡,將帶來仇恨,仇恨讓報仇的意識超越理智,沒有理智,和平很難來臨。
以烏克蘭來說,死傷數百萬人,流亡各地上千萬人。一個本來有四千萬人口的國家,現在淪落到只剩下兩千三百萬人,城鎮與鄉村的基礎設施、水電設備全遭破壞。每一個家庭,只要有年輕男人,都一定有人戰死,整個國家打到要徵女兵上戰場。這是何等慘烈的結局!
而澤倫斯基所面臨的壓力即是:死了這麼多的人,最後得到的是恥辱的割地賠款,那所有的親人都白死了嗎?最難堪的是:小國根本沒有談判的籌碼,他除了恥辱接受,沒有叫價的本錢。這一點川普早已羞辱式的說過:你沒有牌可打。國破家亡,情何以堪。即使所謂國際援助有再多軍火,也挽不回失去的親人。
當普亭握有軍事優勢,美國又可能斷了對烏克蘭援助,這種不對等的關係,讓談判進行起來更加困難。接下來的問題,包括:如何割地賠款,烏克蘭能源土地如何分割(美俄瓜分),俄國要求的永久和平、烏克蘭中立化並永不加入北約,這些都是非常困難的大題目。而在此期間內,對庫斯克的幾萬烏軍仍在包圍中,美國的軍援已減少,而俄軍的攻擊從未間斷,歐洲的援助卻非常有限。談判到這地步,烏克蘭已是潰不成軍了。
烏克蘭生存處境真是非常艱難。這個國家,從一開始被美國操弄成顏色革命,發動排俄種族主義,建構亞速營的法西斯組織,再到國家內部的民族撕裂,仇恨政治,一步步走入歐美所設的陷阱,成為代理人戰爭的馬前卒。小國不知危險,而仗恃著美歐的支持允諾,挑釁引戰,等到俄國都已兵臨邊境,還在大喊俄國絕不敢來,放心跳舞唱歌。結果戰端一啟,便永劫不歸了。
小國不知現實,寄希望於大國外援,卻不知只是大國交易的籌碼,這是多麼可怕的教訓啊!台灣能不好好注目,反觀自省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