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俗諺漫談】講天講地,講匏杓講飯篱

文/閒書生 |2025.03.18
214觀看次
字級

文/閒書生

這句諺語形容一個能言善道的人,經常會從某個議題扯出更多話題,說三道四,也常被喻為不務實。

對於現代人而言,見過「匏杓」與「飯篱」的人似乎不多了。這兩種廚房用具,在昔日的農村社會,每一個家庭絕對少不了它們;然而隨著環境與飲食文化的改變,如今廚房裡幾乎已見不到這兩種生活器具了。

從前,電鍋與電子鍋並不普遍時,只能用「鼎」來煮飯,然而飯煮熟後,鼎裡還會剩很多水,所以得用有篩孔的飯篱把飯撈到飯桶裡。之後,空出來的鼎也沒有閒著,還要用它煮菜、燒湯。由於要撈熱騰騰的飯粒,飯篱一般是圓形,還有長長的木柄。

童謠淺顯易懂,也充滿趣味。彰化沿海地區,就流傳著與「飯篱」有關的童謠:「搖啊搖,阿媽鬥挽茄,挽偌濟,挽一飯篱,也欲食,也欲賣。阿公仔講欲滾,滾爛爛,一人分一半,滇滿滿,一人食一碗。」  

至於匏杓,在現代也十分罕見了,是利用成熟且晒乾的匏瓜做成的,一般當作水瓢或養豬時舀餿水的瓢子,也可以用來舀穀粒或飼料餵食雞鴨。不過,在物質並不豐裕的上世紀五十年代,匏瓜仍然被當作餐桌的菜餚,除非是忘了採摘且已熟透了的匏瓜,才會被當成匏杓的材料。

蒲瓜有許多品種與別名,如蒲仔、匏瓜、葫蘆等,主要和果實的形狀有關。「瓠瓜」是長形,「匏瓜」是圓形,「扁蒲」是扁圓形,「葫蘆」則是上下膨大中夾細腰。

要製作匏杓的匏瓜,摘下來後,必須先用刀片刮去外面那層薄膜,然後置於太陽下曝晒,晒乾後,再以鋸子輕輕鋸開,將瓜籽掏出,就是兩只實用的杓子了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