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談關節疾病

文/赫連擁 |2025.03.17
326觀看次
字級
圖/Julia Chou

文/赫連擁

關節是骨頭之間的連接點,人體全身由206塊骨骼構成,覆蓋與連結骨骼的關節則有兩百六十多塊。無論跑步、寫字、玩遊戲,我們的身體之所以能夠自由活動,都是因為關節在發揮作用!

稍不留意 疾病上身



關節種類,根據活動範圍分成3大類:

不動關節:基本上不能動,如頭骨的接縫。 微動關節:能稍微移動,例如脊椎之間的椎間盤。 活動關節:可靈活轉動,例如肩膀、手肘、膝蓋等。

而關節的主要組成與功能包含: 關節軟骨:像墊子一般提供保護,減少骨頭之間的摩擦。 關節囊與滑液:包住關節,分泌滑液,讓動作更順滑。 韌帶與肌腱:幫助關節保持穩定,防止骨頭移動。

人體有可能因為自身體質,或在遭逢自然老化、生病、感染,以及意外受傷等情況下,關節會出現毛病,影響運動機能。如骨關節炎、類風溼性關節炎與痛風。

關節疾病 時常聽聞



此外,長時間姿勢不良、過度使用關節或缺乏運動,都可能造成關節傷痛。以下幾種關節疾病已非特定年齡族群專有,且有年輕化的趨勢:

媽媽手/狄魁文氏症(英語: De Quervain Syndrome),正式醫學名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(英語:Stenosing Tenosynovitis)。雖俗稱「媽媽手」,但任何長時間重複使用大拇指和手腕的人都有可能患上。如打電玩,或者從事會計、廚師、服務生、裁縫等職業之人。

症狀是大拇指和手腕連接處疼痛,甚至腫起來;或握東西或轉動手腕時感到不舒服,來回反覆陣痛。

預防與改善方式不外: 避免長時間使用大拇指或讓手腕出力過度。 做手部伸展運動,讓手腕放鬆。 休息、按摩及物理治療有可能緩解症狀。嚴重時的治療包括電療或手術。

鍵盤手/滑鼠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「腕道症候群」(英語: Carpal Tunnel Syndrome)。如果你每天瘋狂打字(打鍵盤或手機簡訊)、打電動或滑鼠用太多,尤其手速過快的話,當心「鍵盤手」找上門!

症狀是手指刺痛及麻木、疼痛感覺猶如觸電或針刺,常見出現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無名指,小指通常不受影響;或是手腕感到痠痛,甚至抓東西變得沒力氣。

預防與改善包括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鍵盤、滑鼠以及座椅,讓手腕在使用時自然放鬆。 定時休息,伸展手指與手腕。 休息、冰敷,或使用腕部護具有可能緩解症狀。嚴重時的治療包括局部注射或手術。

五十肩很常聽到,正式醫學名稱為「沾黏性肩關節囊炎」(英語: Adhesive Capsulitis),又稱「冰凍肩」(英語:Frozen Shoulder)。別看它名字看上去好像是中年人才會得的病,其實年輕人如果運動傷害或長期姿勢不良,甚至太少動的話,也可能中招!

症狀是舉手時,在特定角度突然出現疼痛、肩膀僵硬,手臂活動受限,無法向後伸展或抓背。若不治療,症狀可能從輕微漸進到嚴重,最嚴重時整隻手臂完全不能活動。

預防與改善則需保持正確姿勢,不要駝背或長時間低頭、適當的變換姿勢,做肩部伸展運動,增加靈活度,以及冰敷、熱敷或物理治療可幫助緩解不適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