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植物園 鴨鴨物語 文/中玄 |2025.03.16 語音朗讀 8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第二代的「鎮園雙鴨」一黑一白相伴。圖/中玄任意放生的大白鴨打破原本生態。圖/中玄老公鴨曾爬不上池中石籬。圖/中玄大和解後3鴨相伴園區同遊。圖/中玄疫後只見母鴨憔悴獨自在園區漫步。 圖/中玄大白鴨曾經獨自在池邊生活。圖/中玄圖/中玄第一代「鎮園雙鴨」曾是植物園一景。圖/中玄 圖/交通部觀光署 文/中玄 植物園先後出現過3隻鴨子,3鴨間上演過相當曲折迭宕的愛恨情仇故事,期間有過爭執,有過驅趕,有過包容,也有走馬換將重新組合,總歸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在分分合合之間,生命逐漸凋零,最終只剩一鴨孤芳自賞,斯人獨憔悴、踽踽江湖行……疫情期間,台北植物園曾因三級警戒關園3個月,解封後有限度的開放給民眾進入,我和老妻在開放入園的第一天黃昏,趕在5點之前進入植物園(6點即關園),目的是為了看看荷塘內的綠頭鴨及大白鴨兩隻「鎮園雙鴨」別來可好。從好幾年前開始,植物園就有所謂的「鎮園雙鴨」,姑且稱A公鴨、B母鴨。這兩隻綠頭鴨不知來歷如何,卻一開始就成雙成對,年輕時更是鶼鰈情深,經常相伴流連在荷花、蓮葉間的池水浮游,成為植物園內最吸睛的鳥禽動物,凡是固定在荷花池附近運動、散步的民眾,幾乎無人不識這對鴨夫婦。 不當放生打破平衡後來不知何時,有民眾不負責任的在園區內「放生」了一隻全身羽白的公鴨C進園,一時間,打亂了原本平和的生態。原因是,這隻小白鴨和原本的兩隻綠頭鴨,個性並不契合,民眾偶然可以看到:小白鴨想共享一池綠波,兩隻綠頭鴨卻合力在荷塘中驅趕牠,兩邊還不時爆發爭吵,呱呱啦啦呀呀,互相叫個不停,甚至出現追逐的鏡頭。可見鴨子頗有地域觀念,「欺生」現象似乎是動物的天性! 但最終,3鴨似乎還是和解了──並非3鴨一團和氣玩在一起,而是綠頭鴨和白鴨各據荷塘一隅,井水不犯河水的壁壘分明。白鴨最終竄位成功過程中,後入園的白鴨C,逐漸適應了新環境,在荷塘中悠然划水浮游,後面激起漣漪水紋,就像飛機在晴空飛過時,後頭所留下的凝結尾一樣……形成園區美麗的一道風景。白鴨也會自己找個安全舒適的草地,像金雞獨立一般,彎著脖子、支著單腳,安穩的在午後小憩休眠。有趣的是,初來乍到時,C鴨的體型還很瘦小,常遭A、B兩鴨驅趕霸凌。但C鴨逐漸長大茁壯後,某天竟然橫刀奪愛,取代A變成B和C親親我我在一起。從此常見心有不甘的A鴨,跟在後面緊追著B鴨和C鴨,似乎想亟力挽回母鴨的感情,可這時,年富力強的白鴨C,會反過來驅趕老公鴨,絕不讓牠接近B。公鴨老邁體力衰退民眾有時會看到落寞的A,形單影隻,老態龍鍾,原本在水池裡游完水後,很輕鬆一挺就能跳上池塘中,用石頭圈隔的水生植物圓圈石籬,但情傷落單後,牠竟然屢次吃力地爬躍幾次,卻幾乎爬不上石籬休息。好在過了幾天,貼心的植物園員工,細心發現A公鴨的體力不足,特別移走兩、三片石塊,降低石籬的高度,讓綠頭公鴨可以毫不吃力的爬上水生植物圈圍石塊喘口氣兒。至於3鴨間的愛恨情仇及悲歡離合心結,人類大概也很難插足其間協調緩頰了。這段3鴨情史,常逛植物園的民眾都知其事,偶爾也會彼此趣聊八卦,順便「追劇」一番。握手言和三鴨同行幸而在疫情前大約兩年左右,A和C兩隻公鴨似乎握手言和了,民眾常見3鴨相安無事的和平共處,還一起散步同樂。大家紛紛猜想:大概是A、B都有一把年紀了,C的個性也趨於成熟穩定,3鴨同行作伴似乎也未嘗不可。然而,2021年,不明原因下,A鴨忽然失蹤了。根據植物園的警衛說,他們已經找了兩個多月,卻始終找不到A。大家只好胡亂認定:大概是A鴨老去了,於是「鎮園雙鴨」 只好更換CP變成B和C這對啦。 疫情打亂生態作息2021年3、4月間,植物園曾經將荷塘的水放掉,結果,5月的荷花依然長況不佳。黑白兩隻鴨子失去池水可戲,常常不知去向,也沒人知道牠倆躲到哪裡去了。不久後,就遇到5月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封園,民眾長達3個月無法走進植物園。微解封第一日,我們一走進植物園,就發現植物園的鳥類,並沒有因為3個月的休養生息增多,反而變少了許多,特別是水鳥類動物,以前常見的白鷺鷥、夜鷺、紅冠水雞、白腹秧雞……等都不見了,就連麻雀、白頭翁、綠繡眼都幾乎沒看見。憔悴母鴨踽踽獨行而原本園裡的兩隻「鎮園雙鴨」,竟然也只看到B單鴨一隻,在小徑上踽踽獨行。令人吃驚的是,牠變瘦了,也似乎變憔悴了!難道3個月封園時間,沒有遊客,就沒人餵食牠嗎?印象中,B鴨平日很少離開池糖,走到離荷塘這麼遠的小徑上,也不像頑皮的松鼠會大膽向人討食,但眼前的黑鴨,似乎沿路在啄食一些地上的花瓣或類似的東西。雖然說,遊客不要隨便餵食園區動物,是所有公園的準則,但讓一隻老母鴨瘦得如此脫形,倒也令人不忍。想想公園或植物園的動物,常有人聲、人影為伴,封園之後,沒有人群出現,是否因此讓牠們不習慣而產生社交孤立焦慮,倒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議題呢!鴨鷺相伴另類作伴至於C鴨呢?沒看到,也不知所蹤。依據兩鴨經常形影不離的印象,我對C是否依然還在,感到不安起來。當下心裡默默期望:「下次再來,希望能見到牠平安!」可惜,據植物園園方工作人員猜測,白鴨應是已不在人世了。 九月初,偕妻進入植物園,在第二小荷塘裡,再度見到那隻母鴨,旁邊,竟然出現一隻夜鷺,形成「鴨鷺相伴」的場面,與池水對影成4隻…… 那畫面,雖然還是充滿寂寞蕭索,但看到夜鷺佇立在池塘邊的身影,顯示水鳥開始回來了,希望植物園快些恢復眾鳥喧譁,鳥鳴啾啾的景況,黑鴨也能多一些鳥朋友,掃除形單影隻鴨消瘦帶來的孤寂感 。植物園禁止放生餵食台北植物園管理要點明定:不可放生動物,餵食、騷擾野生動物,以及採摘園內植物。但民眾違規經常發生,過去即曾有民眾入園放生魚、觀賞鳥、肉鴨等動物,今年春節期間,也監測到有市民放生捕獲的老鼠。植物園表示,任意放生犬、貓,可能傷害園中原有野生動物,放生外來種鳥類如白腰鵲鴝等,可能驅趕在地原生鳥類;放生老鼠更會破壞園中保種植物種苗,甚至有傳播疫病風險。此外,植物園也全面禁止餵食魚類、松鼠等動物,以免造成單一物種族群數量過大,生態失衡,或讓受餵食動物改變原有習性,例如植物園的松鼠已愈來愈不怕人,未來可能加劇人與野生動物間的衝突;飼料隨意撒放又會造成環境問題,原本要餵松鼠的飼料,實際都是老鼠在吃。 前一篇文章 【特搜啟示】 下一篇文章 裸海蝶 天使外形 魔鬼食性 熱門新聞 01【視覺DJ】湧泉洗衣池2025.04.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.04.2603【詩】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.04.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.04.2805【紀實攝影】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.04.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.04.3007【遊藝筆記】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.04.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.04.2809社論--國民黨該反省2025.04.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.04.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【生活快門】花若盛開,蝴蝶自來【影中人生《巴布狄倫:搖滾詩人》】用搖滾改寫音樂史【蔬活日誌】 我的蔬食早餐【生活快門】人近心遠【印象旅人】古亭花海 春之饗宴【印象旅人】香山青青草原半日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