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北京師範大學教授】鄭璇 讓孩子用手語讀經典

文/記者雷琨 |2025.03.16
328觀看次
字級
《中華手語大系(視聽版)》(第一輯)。圖/新華社
圖/新華社
鄭璇希望給聽障的孩子多一種學習資源。圖/新華社

文/記者雷琨

「太累了,下一本做不動了!」

說這話的時候,鄭璇有點脫力似的,把肩膀靠在了咖啡廳的木頭椅背上,流露出帶點孩子氣的苦笑。在三個多小時的採訪過程中,她始終字正腔圓、肩平頸直,這是唯一一次,鄭璇一直溫柔軟糯的語氣加重了些,保持端正的坐姿短暫地「懈」了下來。

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璇頭頂著許多光環:大陸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、二○一八年度「最美教師」……但鄭璇不想談這些,本次採訪的主題,和鄭璇感慨「太累了」的原因,都是她主編的這套書︱︱《中華手語大系(視聽版)》(第一輯)。

「第一輯一共三個分冊︱︱『手語說漢字』、『手語讀《論語》』、『手語誦唐詩』,選目都比較基礎,算是入門級別的讀物。不少﹙大陸﹚聽障者的口語和閱讀能力不太高,但他們也有習得傳統文化的需求,希望我們這套書可以提供一個窗口,也可以作為聾人學校的教輔讀物,給聽障的孩子們多一種學習資源。」談起出版這套書的目的,鄭璇講得平靜實在。

但實際上,這不是個「小目標」。大陸有二千七百多萬聽障人士,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要靠手語交流表達、獲取知識,而市面上針對這一群體的手語書籍鳳毛麟角,手語聾人的學習渠道相當有限。鄭璇曾經參與過高校聽障生單考單招試卷的出題工作,來考試的聽障者都是高中畢業生,但給「離離原上草」填下半句這種難度的試題,答不出來的人不在少數。

所以,通過《中華手語大系》,鄭璇嘗試著,用文字介紹加手語影片的形式,為讀者講「一二三」的甲骨文字形和日常用法;講「學而時習之」的意義和手語打法;講「床前明月光」的意象與韻律……這種嘗試幾乎是在填補一片空白。

鄭璇心裡還存著更宏大的目標,希望手語能擺脫「小眾語言」的刻板印象,通過各種形式擁抱主流文化,讓聽障者自自然然地用它,聽人(聽力健全人的簡稱,也稱為健聽人)大大方方地學它,讓手語「出圈」,和其他語言一樣,成為平等表達和自由交流的工具。

詩詞慰藉人生風浪

兩歲那年,鄭璇被高燒奪去聽力,陷入助聽器也無法打碎的寂靜。苦練唇語和發聲之餘,讀詩、寫詩成了孤寂包圍下的溫柔出口。她喜歡〈琵琶行〉,能背〈長恨歌〉,九歲那年就有模有樣地寫下詠螢的詩句:「轉瞬不知何處去,星河深處覓蹤影。」螢火微小,卻是無邊夜色中的一點光亮,就像詩詞雖短,卻是人生風浪間的一種慰藉。鄭璇渴望讓更多聽障孩子感受這種慰藉。

如果做這套書,一定要請專業的聽障藝術家來錄製手語講解影片。鄭璇想起了她的湖北老鄉邰麗華。邰麗華是以「千手觀音」一舞驚人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,鄭璇在武漢大學讀研期間,經常和邰麗華聊舞蹈,也聊手語的藝術表現力。

如果做這套書,一定要用聽障者能夠理解、接受的手語打法,把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準確地表現出來。

憑著紮實的語言學專業能力,鄭璇很確定,「手語有著人類自然語言所具有的全部潛力」。只要功夫到家,漢字的歷史底蘊、《論語》的哲學思辨、唐詩的韻律意象,都可以用手語來詮釋。

朋友粉絲熱情按讚

二○二二年一月,走完最後的出版流程,錄完宣傳影片,寫完各種致敬、鳴謝文章,鄭璇終於陪《中華手語大系》走到了讀者面前。

許是所有的壓力和疲憊都攢在一起爆發,這本書正式發售之後,一場重感冒讓閒不住的鄭老師不得不「躺平」了小一個月,等她再拿起手機,都是朋友、學生、學者,甚至陌生讀者的「點讚」。

「以後課上再講古詩文,就有參考資料了!」一位聾校老師發朋友圈說,配圖是《中華手語大系》的書影。

二○二二年五月,大陸的全國助殘日,一場面向聽障者的傳統文化經典讀書分享活動在武漢舉行,推薦閱讀書目,也是《中華手語大系》。

一位剛認識不久的健聽人朋友發來了她家小女兒用「手語說漢字」擋著小臉,盤腿坐在茶几上「看書」的照片。朋友告訴鄭璇,女兒也是健聽人,還不識字,但對「手語誦唐詩」的影片很是痴迷,「整天循環播放《憫農》」。朋友因此牢牢掌握了「辛苦」的手語打法。還跟鄭璇約好,等疫情緩解,要去旁聽她在北師大開設的、每次選課都爆滿的手語課。

因為疫情,自從去年咖啡廳一別,記者沒能再當面採訪到鄭璇。有一件事,記者始終沒好意思問出口,「下一本手語書,真的不準備出了嗎?」直到不久前,記者收到來自鄭璇的圖片和留言,她策畫主編的兒童手語繪本和創新手語課程都已具雛形。

「還是期待著手語『出圈』嗎?」記者問。

「期待呀,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進來一起做。」鄭璇露出一排大白牙的笑臉。

新華社港台部供稿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