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總統馬英九的基金會邀請陸生來台參訪,這是該基金會行之有年的兩岸大學生交流既定計畫,對增進兩岸青年的互相理解,有很大的幫助,更有益於降低兩岸敵意,增進青年世代的和解。
可惜的是,由於去年陸生之中有一個學生宋思瑤在受訪中,脫口而出說「中國台北隊」,立即引起綠營網軍的攻擊,造成軒然大波。馬英九基金會即使加以解釋,仍未能讓陸委會鬆手,至今仍在追究責任,並且讓移民署要馬英九基金會前往說明。馬英九本人則基於道義責任,親自前往,並且喊話說:「希望賴總統高抬貴手」。
一位前任總統,為了兩岸的青年活動,被一個小小移民署找去質詢般的說明,還要請現任總統「高抬貴手」,這是對台灣民主政治多大的反諷。要言之,一個大陸女學生的小小言論,值得讓現政府調動資源,逼得前總統親自來說明嗎?這是在耍官威?還是讓權力無限膨脹到妨害人權呢?
衡情論理,這實在是一個小題大作,有意刁難的作法。本來邀請陸生的馬英九基金會就不可能限制大陸學生來台的言行,更何況,我們強調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,人人擁有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,這正是台灣優於大陸,引以自豪的地方,怎麼可能事前叮嚀不許說什麼語詞?這不是專制社會才有的嗎?
以往大陸人來台灣最愛看的就是一些談話節目,在電視台罵政府、批判執政缺失,伸張基本人權,看得直呼痛快,這完全是大陸所無。他們變得更加愛台灣的自由民主。
大陸學生來台,若能了解台灣自由開放的言論環境,民主體制的尊重包容,這豈不是最好的統戰?甚至,讓他們更貼近的接觸台灣學生,透過實際交流,了解台灣青年的心聲,進而認同台灣的民主多元,回去之後,他們會變成為台灣宣傳的最佳管道,這豈不是最好的認知戰?
可惜的是,這一次的安排,陸委會規定了不許有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,不僅是中學生,大學生亦然。而台灣學生對奧運金牌選手馬龍的偶像崇拜,本來只是對體育選手的一種流行風潮,根本與政治無關,可惜陸委會也一路緊張兮兮,彷彿台灣學生都是那麼無知,僅僅靠一個體育選手出現就會被統戰了。
宋思瑤的「中國台北隊」只是一個二十歲大陸女學生的習慣性說法。她未曾接觸過台灣,當然不了解台灣的敏感性政治用語,她在回答問題的當下,所能使用的必然是她平常所習以為常的語言,根本不知道會碰到敏感區。台灣有自信,有包容,就找這個女生好好說一說,告訴她台灣的政治民情與習慣用語即可。把它上綱到「維護兩岸健康有序交流,勿有矮化我方行為或用語」,豈非是拿著大砲打小鳥,荒唐之至。
以陸委會要求「兩岸交流活動應秉持相互尊重、對等尊嚴原則」來看,台灣反而應該多邀請大陸學生團來台訪問。讓他們說出了「中國台北隊」這樣的用語時,再細心加以訂正。如此反而可以讓大陸學生了解台灣所要求的對等尊嚴之所在。因為對異見的包容,而更加珍惜、尊重台灣的民主自由。這才是執政者應有的大胸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