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論
國父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思想家,在清末國弱民困、列強侵略瓜分中國之際,宣揚西方民主思想,使民主思潮風起雲湧,終於經過十一次革命推翻滿清,創建民國。無奈在軍閥割據,共和體制無法實踐,終至國共戰爭爆發,中華民國政府遷居台灣,推動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,在兩蔣時代得到很好的成就。可惜在民進黨執政之後,不再推崇中山思想,國父精神已蕩然不存。
先總統蔣介石自稱是國父的信徒,不唯在台灣實施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,在教育體制上也強調國父思想,在大陸文革之後,使得台灣成為復興中華文化的堡壘,最大的支柱就是源自於中山先生的思想。他不只是引進西方的民主思想,更強調要保留固有傳統文化的精髓,這些在其著作中都有明確的體現。
三民主義的基本精神:民族主義是在遭受列強欺辱之後,要驅除韃虜,要復興中華民族的光輝;民權主義就是要推動選舉,落實主權在民的精神;民生主義就是要達到民生富裕、社會公平的境地。在兩蔣執政時,以建設三民主義的模範省為目標,俾在建設有成之後,推廣到大陸各省,實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。
在兩蔣時代,台灣在民主選舉制度上已經完全由人民當家做主,選出縣市首長、中央地方民意代表,乃至總統都是透過民選,可以說,民權主義在形式上已經逐步達成;在民生主義的推動上,台灣的經濟發展不只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,國民所得也一度居四小龍之冠,台灣錢淹腳目曾經傲視群雄一時。唯民族主義礙於兩岸分隔,無法完成民族統一,不過在蔣經國晚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,確實是一大德政,也是邁向民族復興的一步。
自民進黨執政之後,並不認同三民主義政策。在民族主義方面,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、更不願意接續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,甚至連中華民國的國號都嫌棄,只願意變相的借殼上市稱「中華民國台灣」。民進黨以台灣獨立為號召,現階段拒絕兩岸的交流對話,更以國安為由恐嚇人民赴大陸交流。民族主義的精神早已不見蹤影。
民權主義在民進黨執政下更是搞得一黨獨大,行政權壓過其他四權。民進黨抗拒新立法院朝小野大的選舉結果,行政權挾著司法權、監察權一起打壓立法權,立法院通過的所有法案,一律覆議、釋憲,過不了關就發動大罷免,完全不尊重憲法體制,五權分立的原則蕩然無存。
民生主義現在也是背道而馳,原本均富的社會,現在是貧富懸殊,政府不懂得藏富於民的道理,預算浮濫編列,軍購也是順應美國軍工產業的需索予取予求,本會期立法院就是基於此,凍結和刪減部分預算,民進黨卻訴求政府沒錢不能辦事。益顯財富分配不均,以致年輕人買不起房,不婚不生,形成國安問題。
今天在台灣的施政已經遠離三民主義的基本精神,反而是大陸在實踐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理想,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民族主義;中國式社會主義就是反對西方式的民主;推動「十四五規畫」,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就是民生主義,可以說,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慢慢在大陸落實。際此孫中山逝世百年紀念之日,不只國民黨要深刻檢討,全民亦當省思。